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海归中国梦 > 正文

《海外赤子》:“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视频电话里,远在大洋彼岸的小侄女正在声情并茂地学唱这首《我爱你,中国》,稍显稚嫩的歌声将我带回到童年。那是在一所乡村学校的教室里,新来的语文老师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我们惊讶地发现,老师的嗓子不仅读课文好听,唱起歌来竟是那样打动人心。我们跟着老师放声歌唱,在歌声中将祖国的壮丽山河一一描摹,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吐露:“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歌曲来自电影《海外赤子》,这首祖国恋歌传达了影片中海外华侨的赤子心与爱国情。岁月沉淀下的经典旋律,承载着电影里的情节和荧幕外的故事,成为我们不忘的生命记忆。当旋律响起,和心潮一起澎湃的,是一幅幅海外赤子心系祖国、奉献祖国的感人画面。

爱国华侨报国情

文工团考场上,老华侨之女黄思华正饱含深情地演唱《我爱你,中国》,歌声宛如天籁、扣人心弦,一众考生围拢过来,侧耳倾听。

一曲歌罢,歌者潸然泪下,听众热泪盈眶。

考官走到黄思华的面前:“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

影片《海外赤子》以黄思华报考文工团的场景切入,在组织上对她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通过咖啡伯、林碧云的回忆,以画面视角的时空转换,讲述两代华侨矢志不渝的报国故事。

女主人公黄思华的父亲名叫黄德深。他生在南洋,双亲很早就离世,但在黄德深的记忆里,一直记得父亲曾嘱咐他将来一定要回到唐山,回到祖国,一颗爱国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正当青年黄德深准备回国时,却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而阻隔了脚步。为支援抗战,黄德深捐出了父亲留下的全部积蓄。这天,黄德深在码头救下女学生林碧云,共同的爱国信念拉近两颗患难与共的心灵,他们结为眷属。新中国诞生了!什么都不能再阻挡他们回国的步伐,在将幼子黄思国托付给岳父后,他们毅然回国加入建设大军。

“今天新中国诞生了,我们多希望也能为祖国出一把力呀!”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黄德深兴奋地说。

这句话说出了海外华侨希望回国奉献的满腔热忱,也道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巨大吸引。通过林碧云的回忆,影片镜头先后切换,突出表现了南洋话别、登临长城、农场建设等几个场景。尤其是影片借黄德深之口描述的总理亲切接见的场景,让华侨们倍感温暖,深受鼓舞。登上雄伟的万里长城,更让黄德深感触良多:“今天看到这个古代抵御外虏的长城,更体会到总理说的,我们不但要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更重要的是要保卫她。”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决心和信仰。影片中黄德深一家的归国决心、登临长城的慷慨激情、农场建设的辛勤喜悦,折射出游子们的一腔赤忱,他们时刻听从祖国母亲的召唤。

黄德深在海南农场二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迎来了农场繁荣富庶新面貌。不久后,当年被黄德深夫妇留在南洋的儿子黄思国回国探亲,思国希望能送妹妹思华出国深造,但思华却执意留下。待到粉碎“四人帮”,一时春潮澎湃,到处笑逐颜开,思华终于实现了为祖国歌唱的青春梦想。

荧幕内外的共振

《海外赤子》上映于1979年,其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海内外的中华儿女积极投身建设的浪潮。影片中以黄德深一家为主的华侨故事,既有着艺术的加工,也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是对杰出华侨事迹的反映,所以影片一经播出,就引起广泛的共鸣,极大地赞扬和鼓舞了爱国华侨甘于奉献无私报国的热情。

“祖国”情结让影片故事与历史画面交融。

心系祖国,是华侨们群体性的特征。这些漂泊海外的游子们,就像一艘艘远赴重洋的航船,他们心灵的铁锚,总是固定在祖国的港湾。影片中,通过咖啡伯的回忆,叙说黄德深身在南洋,心念祖国。一次,街头爱国学生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他,祖国身处列强欺凌,难道自己却只能袖手旁观?他便将父亲留下的全部积蓄悉数捐出,以纾国难。这些场景再现了历史真实,马来西亚归侨吕德友就回忆说,8岁那年,养母将他送到华侨开办的中国学校念书,那时中国正艰苦抗日,老师们就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同学们自发地走上街头宣传抗日,他们齐唱着《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卖花捐款,支援祖国。

黄德深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黄德深们”的人生写照。曾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的蚁美厚先生,用一生诠释对祖国的赤子之情。1949年,蚁美厚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奉命南下广州工作。当时广州刚解放,粮食紧缺,他设法从国外购运大米。抗美援朝时期,国家财政吃紧,他将夫人汇来的10万港元全部用于购买公债,并捐献大量钱款和药品。此后蚁美厚长期工作在侨务部门,他做了大量团结海外华侨的工作,广泛动员华侨回国参加建设。

离开母亲的怀抱,爱国游子们时刻心系家园,思念祖国。当祖国遭受欺凌,他们或奔赴捐助一线,或投身革命战场;新中国成立了,华侨们义无反顾回国建设;改革开放后,他们创办企业,引入外资,为祖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海外赤子》中的华侨故事,是众多海外赤子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赤子歌声献祖国

“我小的时候,妈妈教我唱思乡曲。后来长大了,我歌唱解放军,歌唱党和毛主席,歌唱祖国。歌里有我的理想,有我对生活的向往。”

影片中,黄思华如是说。这是她的心声,她要唱出赤子们的祖国之恋。作为一部音乐故事片,音乐是《海外赤子》的诉说方式。影片开头,歌曲《我爱你,中国》先声夺人,深情的歌声带领着荧屏内外的人们一起歌唱。影片的回忆部分,爱国青年林碧云弹唱《思乡曲》,犹如溪水潺潺,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流入了观众们的心底,和片头的《我爱你,中国》形成呼应。

《我爱你,中国》很快传唱大江南北。从艺术上说,词作家瞿琮的词写得非常优美,唤起了我们对祖国的深情和爱恋;曲作家郑秋枫谱曲也很成功,旋律抒情且音域宽广,细腻婉转又大气磅礴;叶佩英的演唱做到了声乐技巧和作品意蕴的完美传达,用声情打动人心。可以说,这首歌既是影片的引子,也是《海外赤子》内在情感的凝聚,更是所有爱国者的心声,她有理由获得如此广泛的喜爱。

在创作完《我爱你,中国》的歌词后,有人建议将歌名“我爱你,中国”改为“我爱你,祖国”,但词作者瞿琮却表示,名字绝对不能改。是的,每个民族都有赞颂祖国的歌曲,而“我们的”祖国却只有一个,我要写的,是所有中华儿女对我们的祖国——“中国”的热爱。

叶佩英是歌曲首唱者,她将旋律中的眷恋抒发出来,又归入心田。她的艺术人生与这首歌曲融合在一起。

叶佩英1935年生于马来西亚,她和黄思华一样从小爱唱歌,10多岁时就参加进步的华侨合唱团,唱起了爱国救亡的进步歌曲。为了支援抗战,她在街头唱着《卖花词》等歌曲募捐。歌中唱道:“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之花,这是解放之花。买了花呀,救了国家!”1951年初,叶佩英回到祖国。1955年,她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1979年5月,叶佩英收到《海外赤子》的剧本,她边读边流泪,一口气读完后,当即给曲作者郑秋枫回信,表示一定要为电影插曲配唱,因为自己就是华侨儿女、海外赤子,歌中唱的仿佛就是她自己的心声。

《海外赤子》的成功拍摄,也离不开华侨的热情参与。为了拍摄更为真实,摄制组选择归侨最集中的海南岛国营兴隆华侨农场作为取景地。农场为摄制组腾出房间,派出归侨协助拍摄工作,归侨们更是热心地拿出华侨服装、首饰等,供拍摄使用。影片中有一段“晚会”场景,就是几百名归侨从四面八方赶来,身着南洋特色服饰,跳起别有风味的南洋舞蹈。

作为反映华侨事迹的音乐故事片,影片一上映,便立即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大家普遍认为,这部电影彰显了时代特征,真情讴歌了华侨儿女对祖国的赤诚、眷恋和奉献。今天,我们回眸《海外赤子》,依然深受感动,心绪难平,她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