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重点实验室教授 罗明忠;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邱海兰
中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本身就蕴涵在共同富裕的内涵之中。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更加积极有为高效推进城乡融合,是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长期目标
共同富裕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愿景,是城乡融合的不竭动力和前进方向。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只有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转化为不懈的发展动力,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才能补足乡村建设短板,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搭上共同富裕的列车。而共同富裕本身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共同富裕作为城乡融合的最终目标,能够为城乡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共同富裕并非是空中楼阁,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分阶段、具象化的人类发展战略,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持续动力。现阶段,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在步调和本质要求上具有协调性,同时在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即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必须同步推进、相互协作。城乡融合承担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其实现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而实现共同富裕更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之努力的长远目标,必将久久为功。
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实现过程具有多维性、全面性、广泛性以及动态性。其中,经济维度是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考量标准。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1和2.0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已经降低为2.50,比上年缩小0.06。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求群体间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较小。而较小的经济差距不仅意味着农业、农村、农民需要尽快摆脱低水平、低质量的发展方式和收入状况,快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意味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融合,增强城乡经济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构建新型城乡协调发展格局,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城乡融合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扮演着建构性和工具性的角色。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直是处理我国城乡关系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今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新时代、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