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础。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进行科学清晰判断,正确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点;深刻认识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面把握内涵是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是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把握强军总布局是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国防和军队改革 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E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1.00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兵者,国之大事。”国防和军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与具体展开。《决定》指出,要“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刻认识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军事领域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在国际局势继续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推进军事转型,这些都对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和示范效应,也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考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们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认清大势,谋划大局,通过深化改革奋起直追,不断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我军发展史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突破旧有体制框架束缚、不断赶超强大对手的改革史。“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一套崭新的原则和制度,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根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十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改革,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重新调整体制编制,进行百万大裁军,军队在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20世纪90年代,我军确立了科技强军方针,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进入21世纪,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入了快车道,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逐渐提上日程。

新时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是先行者和表率者。马克思认为,军队作为战争的主体,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组织,由于战争的需要,它不得不率先在经济关系方面不断进行变革,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关系变革的先行者。1857年8月至9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着重指出,“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并强调这些观点是他在以后阐述自己唯物主义概念的章节中“应该在这里提到而不该忘记的各点”的首要之点。[1]纵观我军战争史和军队建设史不难发现,军队变革总是走在全社会前列,这是我军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由我军地位作用和职能任务决定的。从战略全局看,军队更应该深入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带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基本方位与整体趋势。

长期的和平环境会对军队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恩格斯曾指出,“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2];“长期的和平使得军事学术的倒退同工业发展给兵器带来的改进成正比”。[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矛盾多、难度大,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改革勇气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不但要打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要有“刮骨疗伤”“舍生取义”的改革精神,主动承受“割腕之痛”,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当好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参与改革的排头兵,决不能为了小单位、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影响改革。

历史反复证明,军事领域的停滞不前终将付出血的代价,甚至影响和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是如此。可以讲,能否直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关系未来战争胜败,关系国家兴衰。当前我军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革、调整和完善,国防和军队改革同样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体制性、机制性和政策性矛盾成为无法回避的瓶颈问题。比如,我军体制编制和指挥体系是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环境下形成的,难以很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一些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需要进一步根据目前国家和军队发展新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国防和军队建设尚未很好纳入国家整个发展体系,“两张皮”、两条路的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些矛盾,最根本的就是主动迎接挑战,敢于攻坚克难,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就难以突破,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难以实现。

全面把握内涵是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国防和军队作为国家政权和国家强盛的支柱,毛泽东同志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为“四化”之一。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历史一再证明,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础。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对国际战略形势和环境安全进行科学清晰判断,正确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与阶段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同步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事关全局的战略考量,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坐标。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考验。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与此同时,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波折,国际战略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各主要军事大国加速进行军事变革,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争夺军事竞争新优势,这为我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是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孜孜不倦的不懈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牢牢正确把握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不断引领我军向前发展。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提出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新时代,如何继续带领这支部队不断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现在这一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代人肩上,我们要勇于挑起这个担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开放进行总结时说:“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解决好制度模式和方向选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发展的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具体实现途径,如果只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偏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就是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方向一致。《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就要求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解放发展战斗力和增强军队活力。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些都明确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课题,体现了新时代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建军治军的总方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也吹响了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牢牢把握坚持其正确方向,推进不是改向,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科学把握强军总布局是推进国防和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战略就是谋篇布局,军事战略布局既要通盘谋划,又要突出重点、扭住关系全局的战略枢纽。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党中央坚持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从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国防与军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起我军新体制的四梁八柱,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我军体制机构、格局和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不是零敲碎打,也不是简单修补,而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抓住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4]强调“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一是“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二是“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这是辩证统一的。结构要有利于部队整体作战效能发挥,功能也要推动结构调整”;三是“要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加大政策制度改革力度”;四是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这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国防和军队改革才能卓有成效地深入推进,战斗力才会得到实质性增长,强军目标才有望真正实现。

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要坚持“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委高效指挥军队,确保军委科学谋划和加强部队建设管理。坚持军委管总原则,就是要从根本上着眼克服我军传统的总部体制长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军委机关调整改革为龙头,把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坚持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就是要着眼克服长期以来我军“战建合一”机制的缺点和不足,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建立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

军事发展史表明,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落后,必然导致战场上被动挨打。面对现代战争形态加速发展演变新趋势,面对我军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必须调整优化布局、调整力量结构,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根据战略态势优化军兵种结构,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力量结构;优化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发展新型力量,大幅度提高新质战斗力比重。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部分和配套性、保障性工程,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激发军队活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意义;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深化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改革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军事政策制度要始终坚持以战斗力为唯一的根本标准,以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指向,充分调动军事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这无疑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性、机制性、政策性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撑。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方可卫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大力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

(长春空军航空大学讲师陈岩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5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3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年,第441页。

[4]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解放军报》,2014年3月11日。

责 编/肖晗题

张树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军事思想、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军事战略。主要著作有《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等。

[责任编辑:肖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