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课题研究 > 正文

深化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从立党立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为新时代“三农”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理论遵循,是已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理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对“三农”问题发表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得以形成的理论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与中国“三农”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开展了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理论遵循,是被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其次,新时代继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为指导。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三农”问题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面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我们需要对建党以来“三农”问题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出学术思考与理论阐释、对新时代面临的“三农”重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而这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为指导。

最后,加强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马列经典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农业生产方式、土地所有制、地租、工农关系、农村发展、城乡关系、农民教育等主题发表的重要论述,以及他们关于“三农”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发展农村产业、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思路。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运用理论成果对现有“三农”建设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有助于为乡村振兴勾勒理论图景,又能够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基于上述论述,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对于党和国家“三农”事业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

第一,组建专门研究机构,成立专业研究团队。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实践发展最切实的需要,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因此,有必要组建专门研究机构、成立专门研究团队开展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对“三农”问题的实践指导价值。研究方向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注重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农村基层党建、乡风文明、农村政治与文化、农村法治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与实践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深化对“三农”问题的思想认识与理论把握,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结合各地具体实际探索出适宜各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广泛开展乡村社会调查,收集乡村振兴一手资料。所有理论研究都是为了服务现实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让广大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对农业、农村、农民现实情况的精准掌握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乡村、了解乡村、做好乡村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发现“三农”问题、制定发展政策的现实依据;是结合具体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的现实来源。要充分发扬我们党善于调查研究这一优良工作作风,以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为指导,聚焦专家团队重点研究的“三农”问题领域,组织专业化队伍深入基层,获取最真实、最详细的一手数据。

第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搭建政策与现实间的纽带。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需不断深化对当前乡村振兴现状的总体把握,对如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同时,组织多学科专家召开专题政策论证会议,在集思广益、科学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科学、专业的咨政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政策理论支撑。进一步地,专业研究团队需秉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态度与求实理念,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搭建政策与现实间的纽带,对“三农”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与反馈,协助政府完成乡村振兴公共政策由制定到实施整个过程的完整闭环。

第四,做好“三农”经验典型的理论总结与阐释。近年来,各个地区在推进“三农”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典型,例如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产业、坚定践行“两山理论”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等等。研究团队应对“三农”建设中可圈可点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进行理论总结与阐释,并从理论的高度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思考解答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诸如在政策、资金等外在资源支持之外,决定这些地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内生因素有哪些;其建设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如何更大程度激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等等,依靠强大的真理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杨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剑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