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打造思政“金课” 让学生终身受益

思政实践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师应按照“六个要”的素质要求,“八个相统一”的课程建设目标,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善用“大思政课”,努力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有力度的思政“金课”。

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讲出理论深度

思政课教师对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要有深刻的认识、透彻的把握和精彩的设计,把深刻的道理通过鲜活的教育载体和表现形式讲清楚、讲透彻,用理论的彻底性、科学性去征服学生、赢得学生,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思政“大先生”。

有“国之大者”的大胸怀。思政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有大胸怀、大志向,积极践行教育“四个服务”。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全方位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翻译家”、“宣传员”和践行者。

有爱生为国的大格局。要有大爱心、大情怀,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对教学高质量、高效果执着追求,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真情实感投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

有紧跟前沿的大学问。面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用学生熟悉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使深奥的理论更接地气,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有“三个面向”的大视野。一要有知识视野。思政课教师要念好真经,练好过硬本领。二要有国际视野。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既不封闭僵化,也不崇洋媚外。三要有历史视野。要以史为鉴,不回避重大问题、不逃避疑难问题、不省略根本问题,积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对错误的思想,要敢于亮剑、善于批判。

有谨言慎行的大境界。不仅要严格遵守外在的法律规范、道德准则和纪律要求,还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和讲好每一堂课,打造思政“金课”。

有身正为范的大品格。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人师”。

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讲出思政课的政治高度

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讲出思政课的政治高度,就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开展教学;就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鸿鹄之志,把个人的事业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之中。

教师要有政治高度。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信仰和信念,讲政治才有底气、讲道理才能透彻、讲信仰才令人敬佩,才能教育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教学目标要有政治高度。思政课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不仅看“到课率”、“抬头率”,更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内容要有政治高度。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到与时俱进,凝练和优化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讲出情感温度

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发展需求和学习状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触动点和共鸣点,注重情和义、情和理的交融,强化师生互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走下讲台,适度和学生互动,对学生多些关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学热情,体会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思政课的亲和力才能充分展现。

掌控好各个教学环节,管理好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被动转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尤其要在政治方向上做到不偏不倚、在过程管理上做到不折不扣、在行动落实上做到不急不躁,使得驾驭课堂的动力来自于师爱为魂的教育情怀,能力来自于学高为师的教学水平,魅力来自于身正为君的教师人格。

精确识别学生需求,实施有效内容供给。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成长规律,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直击“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的精准化思政课。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好价值引领与塑造。思政课教师理论讲授要有底气、教学话语要接地气、教学案例要冒热气、教学形式要有生气。

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借助学习通和微信平台,课前调查“00”后学生的动态需求。课中,通过主题讨论、随堂练习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全过程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核对没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线下教学内容。针对大班上课,探索教学模式创新,解决学生出勤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参与率低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推动思政课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打造思政课教学品牌。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两微一端”来开展教学,变抽象的“基本原理”为具体的“生动道理”,以教学方法的改善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青年一代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用精湛的功力、新颖的配方、时尚的包装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

推进“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讲出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之“大”,“大”在宏大时代、鲜活实践、生动现实,强调社会各方参与力量之多、横向辐射范围之广。善用“大思政课”,就要打造社会大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让学生在“看、听、思、悟、行”的过程中增强“四个自信”。

为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应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课内与课外相统一、校内与校外相统一、线上与线下相统一,使各个学段的思政课统合起来,系统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同一学段各门思政课协调起来,在教学内容上横向贯通,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

思想彻底、理论透彻才有力量,教育入心、触及灵魂才能成功。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引导学生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为突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要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思政“大先生”。(作者: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 刘晓丽)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