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用梦想点亮人生 为全球癌症防治贡献中国力量

在我国肿瘤内科和乳腺癌防治领域,有一位专家的名字蜚声海内外,他就是徐兵河。

在国内外高水平肿瘤学术会议上,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在国内国际乳腺癌诊疗指南共识上,总能看见他的署名;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总能看到他的文章被发表。

在国际医师节来临之际,围绕青年医生成长话题,医学论坛网有幸采访到了我国著名肿瘤内科专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徐兵河院士。

从一名年轻医生如何逐步跻身乳腺癌领域领军人物,引领乳腺癌学术发展最前沿,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体会,对青年医生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医学论坛网于近日通过电话联系采访了徐兵河院士。褪去所有光环,朴实、平易近人,对临床科研问题孜孜以求,简短的采访,徐兵河院士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迄今为止,徐兵河院士已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下列科研故事,仅仅是其众多科研故事中的冰山一角。在一个个故事背后,关于如何在学术上做到创新引领,徐兵河院士给出了一些答案。

01

寻梦

从医数十载,徐兵河院士一路披荆斩棘,梦想从未变过,那就是挽救患者,延长患者生存期。

如何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首先是明确专业方向。上世纪八十年代,肿瘤内科是一个不被看好的冷门专业。然而,徐兵河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做肿瘤内科医生。正是这次选择,为他今后的从医之路指明了方向。

在当时仅有的3种肿瘤治疗手段(放疗、化疗和手术)中,手术是最佳选择,可以提高很多肿瘤的治愈率。不过,手术存在局限性,对于提高乳腺癌等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效果有限,许多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远处转移。因此,要治疗肿瘤,一定要控制远处转移。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全身治疗方法,对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或许有效,徐兵河从中看到了希望,也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尽管,当时可选用的化疗药物屈指可数。

明确专业之后,徐兵河报考了肿瘤领域首屈一指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生并被顺利录取,成为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孙燕院士的开门弟子,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孙院士身上,徐兵河获益良多,开阔了眼界,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计算机、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试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听从老师的建议,徐兵河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了上述课程,并将临床试验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也为他日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02

逐梦 

在了解国内现状之后,为进一步开拓视野,徐兵河在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申请了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生,并于1991年远渡重洋。

当时,可选择的肿瘤治疗药物逐渐增多,但不少药物却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产生了耐药。产生耐药的机制是什么?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徐兵河选择了耐药方面的研究作为博士后研究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兵河通过深入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包括Cancer Research。这一期刊,也是当时肿瘤基础研究领域最顶级的期刊。得知学生竟能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论文,徐兵河的老师十分高兴。对于他的老师而言,这可是破天荒头一次。

两年过后,徐兵河计划回国。一向表现出色的徐兵河,得到老师的极力挽留,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国。“回到临床,服务患者”,在徐兵河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召唤。 

03

圆梦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

1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1999年起,中国参与了这一计划,承担了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的任务。

海外留学,让人大开眼界。徐兵河从中观察到了一些“苗头”,推测“肿瘤基因密码得到解析,肿瘤治疗药物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当时,国内肿瘤学界关注的热点大多局限于,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治疗。个体化治疗,尚未有人提及。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如今,“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已成为学者争相讨论的热词。

为探究个体化治疗能否提高治疗效果,徐兵河顺利申请到了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同时也是徐兵河回国后开展的第一项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

随后,徐兵河领衔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分子分型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特别是基于基因解析结果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研究。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再到临床研究,一系列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论文,相继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其中,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研究,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从临床需求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徐兵河带领他的团队,填补了国际上多项乳腺癌研究领域空白。

15年前,徐兵河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顺铂等铂类药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效果较好。当时,徐兵河带教的一名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手头刚好没有可以开展的研究课题。徐兵河便让他查阅文献,看看是否有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发表。 

得知未有人开展过相关前瞻性研究,同时考虑到带教医生的研究经历和能力,徐兵河让这名年轻的医生赶紧申请了院内的一个小课题,设计了一项对比含铂类方案与非铂类标准治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单中心2期临床研究,研究计划入组60例患者。

令人欣喜的是,课题通过了评委评审并在美国临床试验网站(www.ClinicalTrials.gov)上进行了注册。研究结果发现,含铂类的方案优于非铂类方案。

尽管这是一项小样本研究,但是鉴于其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开拓性——全球首个相关前瞻性研究,论文审稿者顺利通过了该研究。最终,研究成果成功刊登在ESMO官方期刊《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这名年轻医生,因此一举成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项项临床研究,既填补了空白,也改变了乳腺癌临床实践。

3

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异常火热。在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徐兵河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免疫治疗研究——IMpassion130、IMpassion131,却分别得出了阳性和阴性两个相反的结果。

IMpassion130研究显示,PD-L1抗体Atezolizumab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优于安慰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

IMpassion131研究却显示,Atezolizumab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并不优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 针对上述现象,徐兵河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团队等开展了研究,并找到了背后的原因。他们发现,紫杉醇可以破坏肿瘤微环境,尤其是免疫微环境,从而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2021年11月,徐兵河团队的这一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至此,一个长期困扰乳腺癌专家学者的未解之谜被破解!

4

每项研究的成功开展,每个临床难题的攻克,都会给徐兵河院士团队带来莫大的鼓舞。这意味着,他们在治疗时能更有的放矢,能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就这样,一步一步,拨云见日,徐兵河院士带领他的团队向梦想迈进

“既然选择,唯有热爱。” 当被问及对医生这一职业的体会和感触时,徐兵河院士说道。

“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他补充道,“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奉献的职业,这意味着要放弃许多陪伴家人的机会,经常加班,无私奉献。医生通过拯救生命,帮助病人,获得了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许多职业所无法取代的。每每挽救一条生命,延长一个病人的生存期,都意味着一个家庭得到挽救。” 

04

寄语

谈起对青年医生的寄语,徐兵河院士提出了以下殷切期待:

第一, 热爱医学;

第二, 专心、专注某一领域;

第三, 注重团队合作,包括科室内的合作,院内多学科的合作,与国内同行的合作;

第四, 谦虚,善于总结经验,向前辈学习。吸取前辈老师的经验教训,可以少走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些。要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比如,发现乳腺癌治疗失败出现复发转移,可以从肿瘤、治疗和病人等多方面找原因;

第五, 多交流,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交流。通过国际交流可以获悉国际研究前沿,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

第六, 有梦想。梦想可以促进成长,这个梦想可以是,在某一领域做到最好,获得病人最好的口碑,得到病人的信任……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徐兵河院士希望这句话,能够激励当代年轻医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专家简介

1

徐兵河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现任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GCP中心)主任。

我国著名的肿瘤内科和乳腺癌专家,长期致力于肿瘤内科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乳腺癌临床诊治与抗肿瘤新药研发。在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肿瘤耐药、筛查早诊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解决了个体化诊疗领域多个难题,建立了个体化诊疗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我国恶性肿瘤新药开发及临床试验领域的领军人物,通过从建立临床试验平台到牵头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推动了我国抗肿瘤新药创制及走向国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论证专家委员会成员。St. 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疗国际专家共识指南团成员、晚期乳腺癌治疗国际专家共识指南团成员、ESMO(欧洲内科肿瘤学会)和ESCO(欧洲肿瘤学院)核心成员(Faculty member),ESMO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执笔组成员,Lancet Oncology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JAMA Onc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主持编撰国家卫健委《乳腺癌诊疗规范》、《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等我国规范和指南20余部,主编教材及专著15部。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