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民营企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更要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作为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企业,碧桂园集团1995年成立第一个党支部,2007年升格为集团党委,更把爱党爱国列入企业文化,通过党建引领发展新型现代化生产力,坚持用科技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生活,同时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打造了中国民企创新发展样本。
回馈社会,创办学校,让更多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经常这样说。一直以来,碧桂园高度关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热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创立了国强公益基金会,相继创办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3年和2019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创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帮扶,致力于通过“校企共育,产教融合”的模式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持续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学校发展和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世界五百强的先进理念、企业文化、科技实力、产业资源等,全面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采取“三段式”教学模式,学生用一年半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用半年时间在校强化训练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再用一年时间在碧桂园相应岗位实操锻炼。碧桂园通过从企业抽调学者型和专家型高管当教员,让学生在实战场景中掌握生产经营技能,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实现“毕业即就业”。2017—2021年,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1856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近八成毕业生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位。同时,依托碧桂园集团的产业资源,职业学院学生可选择博智林公司,还有广东腾越、沈阳腾越、安徽腾越、碧桂园服务集团、顺茵公司等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和就业。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用科技力量创造美好生活
我国正面临老龄化挑战,农民工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从事建筑业和农业的意愿持续降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亟需提升。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2022年2月下旬,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委与碧桂园集团党委联合组建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产业园党委,集结了两方12个党组织、300多名党员参与园区党建工作,党的组织与党的工作覆盖到现代农业业务的最前端。党委建立了联席会议、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1+N党群服务等机制,以党建引领保障园区政治方向,以党建共建保障园区高质量发展,以党建惠民助力当地共同富裕,全力打造以无人农机产业链党建为主的智慧农业园区党建模式。
2021年4月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在三水区南山镇布局建设“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6月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海外农业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就海外农业国别调研、人才培养体系、智慧农业等七方面展开合作;11月,在广东三水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活动暨碧桂园无人农机田间作业现场演示会。在三水的一次现场演示会上,现场展示了10台由碧桂园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代无人农机设备样机,以及集团旗下的皓行科技自主研发的智控管理云平台。只见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发出指令,无人驾驶收获机麻利地收割水稻,然后脱粒、清选,同时将秸秆打碎,直接还田,一气呵成。500亩的稻田,8到10小时就能收割完成。“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无人驾驶联合收获机。它的马力达到300马,最高马力段可以升级到400马。”碧桂园旗下的皓耘科技底盘系统主任党员工程师高志刚自豪的介绍到。
据悉,未来碧桂园农业将以此“智慧农场”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向其他地方复制和推广应用,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以往凭借劳动力实现规模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亟需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18年以来,碧桂园围绕“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战略定位,投身建筑机器人等高科技业务领域,致力于以智能建造解决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2018年,碧桂园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进军机器人产业,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截至2022年1月,博智林的卷扬式外墙喷涂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等20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超350个项目,交付超730台,施工面积超700万平方米。
在建筑机器人方面,碧桂园积极拓展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双向融合发展。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2020年4月成立党委,在建筑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上建立党支部,2021年在建筑机器人应用的终端——智慧工地上建立党支部。博智林发挥890名党员在技术攻关上的关键作用,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如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副总工程师董忠,自2019年加入公司以来,他将机器人定位导航算法、动力学算法等核心内容分门别类分享给团队,快速实现团队技术力量提升。作为机器人产品的开发负责人,历时半年从0到1完成了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成功签订100台订单并完成交付。
党建工作覆盖建筑工地,打通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
从1995年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开始,碧桂园就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近年来,集团党委坚定不移落实创始人提出的爱党爱国家企业文化,让全体员工都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国。探索出“一体两翼三培养四优先五个100工程”党建工作体系,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社会责任等高度融合,3万名党员在工作岗位、危难险重任务、联系职工等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红色力量。
2021年,碧桂园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化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服务社区居民、建筑工人、属地的困难群体等,发动150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开展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乡村教育、消费扶贫、爱心助农、一线关怀、便民服务等活动超3102场,覆盖大约68.7万群众。700多个基层党组织联动属地和共建单位开展党建活动超过1000场,进一步打造爱党爱国家工地和爱党爱国家社区。
碧桂园积极探索住建领域的党建新模式,工地项目和已交付的住宅小区正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立足于此,坚持“碧桂园项目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启“支部建在小区物业上”“支部建在工地上”的新篇章,打通碧桂园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立工地、社区物业党支部539个,筑牢“桥头堡”实现组织体系下沉到“神经末梢”,通过红色工地和红色物业建设,把党的工作覆盖到10万合作伙伴、100万农民工友、1000万小区业主。
坚持服务为先,党员立足岗位,以工匠精神发挥表率作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碧桂园天麓山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物业经理王什桂所管理的天麓山花园常住人口15000人,是东莞市塘厦镇最大、居家隔离户最多的住宅小区,她组建党员先锋队,以细心周全的服务实现了“零疑似零确诊”的成效,2021年,王什桂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党支部获得东莞市委组织部肯定,成为东莞市住宅小区党建模式的标杆。
在党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碧桂园以“红色物业”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社企共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工地党建保障政治引领、保障质量与进度、保障安全生产、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工地和谐稳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2021年,碧桂园11个社区物业党支部入选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00个红色物业试点,海南文昌高隆湾项目、湖北随州碧桂园物业等工地、物业党组织荣获省市区红色工地、红色物业示范点等。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自碧桂园将扶贫和乡村振兴上升到主业高度后,便一直在探索为其支撑的精神力量。为此,碧桂园坚持党建引领,由集团党委领导指挥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在农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党员干部、优秀农村青年、妇女、致富带头人等,打造党建共建平台,与241个村进行结对共建,助力建立村民理事会等乡村治理机制,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就需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碧桂园集团联动清华大学开展碧桂园与结对帮扶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同上云党课”活动,先后在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等地开展党史学习“云党课”专题培训,重走红色故地、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21年以来,已举办10场“云党课”活动,覆盖16省57县驻村第一书记及村支书,碧桂园乡村振兴人员、党员等106.5万人次线上线下学习,有效激发了乡村基层干部的学习热情。
通过乡村振兴培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增产增收,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香卜路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当地有种植当归的传统,但单靠中药材单一的收入无法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参加广东省乡村振兴培训班的卜路村村委会主任温少华受鱼咀村文旅产业模式的启发,推动村委会将当归和土鸡放养有效结合,成立土鸡放养合作社,将放养的土鸡和当归一起做成药膳,深受市场认可,共出栏销售土鸡超20万只,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东乡刺绣的技艺传承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但由于当地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品牌和产业链。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结对帮扶东乡后,积极联动东乡妇联,助力东乡刺绣走出大山。2021年,来自甘肃东乡的绣娘们,站在了上海时装周的T台上,将祖辈传下来的刺绣手艺搬上国际舞台。同时,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还通过举办乡村春晚、广场舞赛事等大型乡村文化活动向社会各界弘扬乡村文化,持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项目团队撤出后乡村该如何发展?对此,碧桂园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选聘140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作为“公益岗”成员,协助集团各帮扶县乡村振兴项目部,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精神落到实处。各县“老村长”已累计帮扶覆盖约6.8万人次。
2017年,碧桂园来到广东英德鱼咀村开展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在鱼咀打造乡村文旅项目等推进产业扶贫,廖志其被聘为“老村长”。村民一开始不支持该项目,廖志其逐一反复沟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先自拆自己的房子打消村民的疑虑。2019年,当地文旅项目竣工后,院坝、道路、沟渠干净整洁,危房改造成优雅的书吧和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鱼咀村在各方的大力帮扶下,不仅实现了增收,还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在“2019责任中国公益盛典”上,“老村长”廖志其荣获年度责任公益先锋荣誉;2021年,鱼咀村接待观光、学习人员超2.5万人次,营业额达497万元,发放劳务报酬约188万元。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碧桂园将鱼咀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充分发挥集团业务优势,在广东英德市连樟村、海南琼海市南强村等108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古村落改造中,秉持“拆旧如旧”的理念,将当地乡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等特色文化资源与生态自然风光有机结合,通过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助力群众增加收入。
未来,碧桂园还将培养千名“村播”,打造“村播联合体”,积极探索“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的模式,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碧桂园乡村振兴品牌项目,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