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要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共同富裕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中小企业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创业创新氛围的不断形成,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已有近5000万户中小企业。大量充满活力、富有灵气的中小企业,塑造了我国超大型经济体的蓬勃生机,为我国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之源。中小企业已成为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的主阵地,其吸纳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1990年的4.6%上升到2019年的79.02%。2021年1—9月份,高校毕业生选择到中小企业就业比例达45.1%,比2020年增长2.9个百分点。最近10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城镇私营单位在提高工资性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就业人员年均工资由2010年的20759元上升到2020年的57727元,带动一大批人员通过劳动就业实现了收入的较大增长。

中小企业也是提高收入水平、优化收入结构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过高,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同时,一批“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通过核心员工持股分红等机制,带动企业内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获得更高的财产性收入,快速涌入中等收入群体甚至高收入群体。这些企业还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质投资标的,带动大量社会投资者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这个庞大群体中最具竞争实力、成长潜力的中坚力量,率先向价值链高端跃迁,并带动中小企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繁荣壮大,必将形成创富、带富、帮富的协同效应。

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大力弘扬创业精神,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举办各类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动,完善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和创业支撑服务体系,催生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为“专精特新”企业厚植成长沃土。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十四五”期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落实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扩大就业岗位数量,提高就业质量。

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建设中小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开展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在制定企业战略、完善治理机制、把握创新方向、融资引智等方面的能力,引导企业家健康成长。健全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培育一批大国工匠,形成优质企业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优秀人才促进优质企业创新发展的格局。选树“专精特新”企业创业就业典型标杆,推动形成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倾斜的收入分配秩序,并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富而思源、富而思善,造福更多的员工。

放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乘数效应。一是不断放大“专精特新”企业产业乘数效应,引导其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等,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分工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积极参与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聚焦、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推动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激发产生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二是不断放大“专精特新”企业投资乘数效应,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探索开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打通更畅通、更便捷的“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渠道,在为企业提供更强大资本支撑的同时,着力增加企业员工和各类投资者财产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