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北京冬奥会: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到一个月之际,2022年1月9日,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了“北京冬奥会: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知名奥林匹克学者以及国内60多家高校、机构的研究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为此次会议发来贺信。围绕“北京冬奥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北京冬奥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冬奥会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北京冬奥会与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四个议题,以北京冬奥会为切入点,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为北京冬奥会建言,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献策,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会议形成了诸多共识,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北京冬奥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契合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书写了冬奥的新篇章。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教授苏珊·布劳内尔教授在线上发言,回顾了中国从2008年到2022年间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充分肯定了中国两次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影响。她相信北京冬奥会将会是一场组织良好、体育表演精彩的冬奥会。国家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孙大光教授在发言中说,中国奥林匹克现象已成为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而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中国奥林匹克在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研究中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视角和文化多样性的高度,认真审视中国“双奥”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双奥”使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更加趋于平衡,也显示了中国的大国气魄。中国不仅推动了奥林匹克的发展,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黄亚玲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理念的耦合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共同发展方式、和而不同的共同发展格局、共享共赢共通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要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的实践体现。

北京冬奥展示大国形象,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尤为关键

北京冬奥会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敬、富强开放、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如何把握这一重要时机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提出,“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到全世界。”多位专家学者也就此开展了深入探讨。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龚方老师认为,奥运会是最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展示舞台,透过展演也使它成为了举办国国家形象的展示舞台。奥运会举办国在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东道主的国家形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在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依托北京冬奥会,以期实现达到国际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升话语能力必不可少。华南师范大学的邓星华教授认为,提高体育话语的国际形象,对于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声誉,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要提升北京冬奥会话语能力,应增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裁判员等的话语表达力,相关新闻媒体报道的话语整合力,以及相关机构的话语引导力。深圳大学体育部的何泉涛博士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三大策略:确立公正、亲切的官方媒体姿态;呈现真实、多元的冬奥运动员形象;展现维护、奉献的冬奥会工作人员形象。

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必不可少。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韩雪、曹莉认为,借助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讲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故事,能够提高受众的文化认知和情感认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李想博士提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为后冬奥时代提升中国对外传播能力,为从体育角度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路径。为了讲好冬奥故事,需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北京,不断丰富中国体育故事的内涵。另有不少学者从北京“四个办奥”理念出发阐述了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北京冬奥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双向互动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全球局势进入动荡变革期。复杂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极大冲击了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全球的体育产业也陷入困境。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体育发展面临重构,这一切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来自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的霍格·普鲁斯教授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赛事组织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桂海教授认为,人类社会面临“大变局”“大疫情”的双重压力。在这样“不确定”的大时代,应该重新认识体育外交,将体育作为战略资源运作;应加快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体系,构建全方位的体育外交布局,积极拓展多边和双边体育外交,打造体育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体系。北京体育大学的张爱红教授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梳理了奥林匹克“团结”精神的演进理路,指出了奥林匹克“团结”精神的理论困境。她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文化融入奥林匹克文化的良好时机,以汇聚中国几千年“团结”之魂的“和合”文化注入奥林匹克,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团结”精神的理论体系,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开放、多元、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不仅将助力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举办,也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贵州警察学院的陈会鹏副教授发言说,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中国方案,要义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做到“防、查、控、治、保”五位一体特色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安全的法制建设,以及运用大数据、5G、警用无人机技术等助力疫情防控。

依托北京冬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体育业已成为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华东师范大学的孙民康博士总结了韩国通过举办冬奥会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经验。他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重大历史机遇,参考韩国经验,有五点关于我国举办冬奥会促进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奥运主题口号作为一种宣传载体,是东道国政治、经济与外交主张的缩影。清华大学的王硕博士运用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北京冬奥主题口号的内涵意蕴、时代背景等。他认为,北京冬奥主题口号不仅是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的重要表现,也是奥林匹克新格言的中国实践,更是2008北京奥运主题的发展,内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作者:齐冰、李平坡、李智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