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一碗水端平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一碗水端平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是领导者待人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团结、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这既是一个自身品质问题,也是一个领导艺术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必须坚持公正无私。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不在于如何表白,如何承诺,而在于待人处事是否公正、公道、无所偏私。古人云:“公生明,偏生暗”,说明了公平无私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在用人上的公正具体体现在,对下属作评价下结论要审慎褒贬,不带偏见,听取意见要发扬民主,兼听广纳,安排工作要因人制宜,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标准,任人唯贤,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要有博大的胸怀。不能一碗水端平的人,大多胸怀狭小、气量不大,听不得不同意见,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这种王伦式的山大王是难成气候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要海纳百川的伟大气魄,虚怀若谷的深广胸怀,能同各种不同的人相处,能忍耐各种不同的境遇和困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领导干部只有把坚持公平作为权力的底色,才能把自己手里的“碗”端平。安心做人、放手做事,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在各种诱惑面前,要给自己装上清除一切私心杂念的“除尘器”,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大堤坝”,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慎权、慎利、慎独,摒弃私欲杂念,确保思想干净、无杂无尘,避免权力观被扭曲异化,杜绝出现一碗水端不平毛病。  

领导干部只有把公私分明作为基本职业操守,才能把自己手里的“碗”端稳。时时用公与私这把尺子考量自己的党性,事事捧出一颗公心,摒弃“私心杂念”,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方能清白做人、坦荡为官,不能出现开“后门”、走近道的现象,也不能为了避嫌,压制亲近之人不用。要遵守党纪国法,严格依规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坚决避免权力被私用、滥用;坚决做到勤于问政、问计、问需,竭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防止群众不服,导致一碗水端不稳现象发生。  

坚持一碗水端平,才能营造好风气。组织讲公道,干部走正道。那些风气好的单位,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办事公道;有的单位风气坏,也坏在处事不公上。公道正派,是纯正风气的关键所在。只要严格按照规矩来,再难挡的“人情风”也会知难而退,再棘手的敏感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相反,如果搞变通、徇私情,有些事情虽然能暂时解决,但容易导致问题积累、矛盾激化,难办的事情会更加难办。

坚持一碗水端平,才能树起好形象。“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赢得大家信任,要靠人格的魅力。“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只有事事公平公正,不分亲疏远近,不看职务高低,不论资历深浅,坚持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你说的大家才信服。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领导干部坚持一碗水端平,见证的是能力和担当,体现的是境界和党性。“不怕吃苦受累,就怕吃亏受气。”干部这些“怕”与“不怕”的心声,应该像警钟一样,长鸣在每名领导干部的心中。“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惟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碗水端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用权,就一定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干部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良好习惯。(钱春帆)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