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建党百年来党群关系的变与不变(2)

改善党群关系的行为理念发生变化。理念是社会主体基于特定实践主题形成的理性思维产物。理念的正确与否、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实践成效。从百年来党群关系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创新群众工作理念,用新的思路厘清群众利益诉求,妥善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经过长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质量、精神面貌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事实表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是疏远了。”⑨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学习和强化治理理念,不能将人民群众单纯视作管理的对象,而是自觉将人民群众作为协商主体和监督主体,摒弃命令式、机械化的工作方法,向人民群众虚心求教,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增强党群关系的具体策略发生变化。密切党群关系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更加讲求科学方法的指导。应当清醒地看到,密切党群关系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群关系的具体形态是随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逐步演化的,这要求党与时俱进制定增强党群关系的具体策略。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新特点。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人民群众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新领域、新业态蓬勃发展。党必须准确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条件和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结合不同领域和行业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征进行分类施策,拉近各条战线的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民群众。新思想蕴含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目标、原则和方略,是党和人民智慧的集中呈现。通过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类社会思潮激烈交锋的时代环境中站稳立场,从思想高度认同和拥护党的领导。

科学把握建党百年来党群关系的不变

处理党群关系的指导原则不变。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主体力量,自觉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政治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探索革命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创立并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以此作为党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群众路线系统展示了党的实践旨归、政治立场和依靠力量,是党奋斗百年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即使随着时代进步,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外部环境和方式方法会出现变化,但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内核始终不变,为党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百年来党群关系的演进历程看,党群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往往是由部分党组织和党员践行群众路线不规范、不到位引起的。新时代广大党员应结合自身本职工作深刻领悟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发扬百年来党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不断释放群众路线的强大政治效能。

优化党群关系的政治意义不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广阔实践中汲取政治智慧,锻造政治品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密切联系群众就已经成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能够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组织,但优化党群关系的政治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是决定大党兴衰周期律作用的核心要素,脱离群众是导致世界政治舞台上一些大党老党最终失政的重要原因。在全新历史方位上,广大共产党员应深刻认识优化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在各条工作战线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党的威信,同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学习焦裕禄、雷锋、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从理想信念高度强化人民公仆的身份意识。

密切党群关系的价值导向不变。在现代政党政治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决定政党政治影响力的根本因素,因此绝大多数希望取得或保持相应政治地位的政党,都注重发展自身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但与其他性质的政党相比,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密切党群关系的价值导向是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没有任何功利、投机的成分掺杂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⑩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群众作为政治实践活动的价值主体,通过密切党群关系更好把握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决策,不断提升党的奋斗纲领与人民群众期待的契合度。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群众作出的政治承诺都得到了兑现,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也已经融为党的政治本色。

巩固党群关系的核心要义不变。马克思主义政党将“党的领导”视作整合社会资源达成有机协作、引领人民群众实现自我解放的“政治纽带”。党的领导构成塑造党群关系的核心力量,体现了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即党同人民群众深度互动的积极状态。从党的自身角度看,党群关系也是对党的领导能力的检验,直接关系党的领导地位的稳定与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巩固党群关系的关键举措。列宁在论述共产党作用时强调:“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⑪“真正的联系”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忠实履行政治职责,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党的领导能力退化、党的领导地位弱化必然导致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下降。在党的领导体系架构中,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党的领导得以全面展开的坚实基础,更应在新时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研究员黎田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理论与实践研究”(19BZZ020)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课题编号:19LLZD1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四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6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62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56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1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7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3页。

⑦《胡锦涛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页。

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5页。

⑨《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32页。

⑩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7页。

⑪《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28页。

责编/韩拓 美编/薛佳莹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