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调研成果 > 正文

闽江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闽江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将思政工作融入到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中,通过全校动员、全程贯通、全方位着力,初步构建了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为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值得从理论层面进行认真研究和推广。

紧紧围绕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立德树人,解决好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培养“两张皮”问题,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想素质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协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精通,人才的道德素养水平、心理健康状态等也越来越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之中,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闽江学院突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着力培养“宽基础、重实践、强适应、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创新方面,遵循习近平同志“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指导,以应用型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构建全程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之上,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着力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建立“五育并举”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深化以“三个课堂、三张成绩单”为主要内容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大学生领航计划主题活动,打造“新思想”学习、研究、培训重镇,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读书社、暖风扶贫支教联盟等思政工作品牌,对于我国当前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系统构建学校育人体系,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设计,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问题,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闽江学院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实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推进三个课堂的有机衔接,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思政实践系统融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保证不同成长阶段思政教育“不缺席”、思政学习“不掉队。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实修炼品德;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教育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美好心灵;教育引导学生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系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系统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校特质的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

激发广大师生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既有内因的作用又有外因的作用,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既需要关注外部环境,更需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由内而外地激发广大师生创新创造的动力,形成长效、稳定的教育机制。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积极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期待方面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也进一步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成果。学校围绕学生的成长诉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目标设计过程中把广大师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从而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除此之外,在评价标准和方式上也更加关照广大师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不仅将是否促进了师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而且要将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把思想政治素质等价值元素纳入一般性教育评价、人才核心素养等评价体系之中,自觉做到同向同行,从而真正做到激发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力教师成长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师生成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制。

把科研育人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推动科研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科研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探索与认识未知,形成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性认识,这一过程中既需要遵循其内在的道德规范要求,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去攻克未知的难题。在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远大的科研理想、崇高的科研道德、求真的科研精神,解决好学生实际的思想困惑,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是科研活动的应有之义,也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通过完善科研育人评价机制,创新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构建学术诚信体系,营造了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公正平等的科研环境,倡导师生践行良好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培养师生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在推进科研育人的实践中,紧跟时代节拍,全方位挖掘科研育人的要素,优化科研育人环节与程序,完善科研育人评价机制,强化科研育人实施保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树牢科研服务社会思想意识,倡导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实现科研与育人的融通和对接,提升了社会对于办学品质的认可度,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政工作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