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草原烽火铸丰碑 民族团结谱华章 |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火红石榴籽”实践团队内蒙古调研活动侧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9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火红石榴籽”实践团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实践调研。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由2019级硕士研究生翟紫孟带队,实践团队成员许力凡、杨晴晴、左东东、张恒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心,博物院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是自治区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片2

“火红石榴籽”实践团队在内蒙古博物院

民族团结一家亲

室外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族团结宝鼎。鼎,寓意国之重器。古时在盛世铸鼎,昭示着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这座民族团结宝鼎,庄重威严,双耳高耸,三足稳固,鼎身和鼎颈分别装饰着象征内蒙古山川地貌特点和牛羊成群景象的精美花纹。形如马鞍的鼎耳和形似马蹄的鼎足既象征蒙古族善于赛马射箭,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图片4

“火红石榴籽”实践团队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壁画前

草原烽火铸丰碑

走进博物院内的“草原丰碑”展厅,展厅珍藏着珍贵革命文物以及珍贵照片,记录了从1840-1949年内蒙古的近代革命历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民族大团结壁画“绘”聚民心,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砥砺奋进,共谱华章。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图片5

“草原丰碑”展厅一角

在这段历史中,代表性人物有乌兰夫、多松年两位蒙古族的革命人士。乌兰夫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民族团结复兴和祖国统一繁荣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实地调研后,团队成员开展了集中学习讨论。杨晴晴、许力凡表示:“通过回顾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党中央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初心砥柱天地间’的使命担当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情怀。让我领会到中华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交往交流融合、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左东东、张恒表示:“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深入了解了内蒙古红色革命历史,深化了我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接下来要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刘一凯与乔琛同学在此次活动亦感受到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作为青年人,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铸就人民共和国新的辉煌!(图文|翟紫孟 杨晴晴)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