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当面锣对面鼓 实打实心贴心 看湖南省衡阳市“屋场恳谈会”如何连接党心民心

湖南衡阳市的“屋场恳谈会”在宣传宣讲、释疑解惑、排难解忧、凝心聚力上下功夫,通过学、看、讲、听、办五个环节,组织党员群众面对面学习,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该做法分别被中央和湖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专题推介。

今年7月23日,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在衡阳召开,与会代表对衡阳“屋场恳谈会”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换位思考:从老百姓的痛点难点破题

来到“屋场恳谈会”的“首创之地”衡南县,衡南县委主要负责人胡果雄满怀激情,叙述了他们的“首倡之为”。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干部却离群众远了,群众这样说干部:“五十年代摸得到脚,七十年代握得上手,现在只有电视镜头里看得到‘影’了。”特别是老百姓遇到问题难找干部或找不到干部,一些诉求得不到解决,乃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上访率越来越高。而在干部方面,他们有的摸不到群众脉搏,好心给群众办事,比如修路架桥、改水改厕等,群众“不领情”,出现了“干部带头干,群众一边看”的现象,这种干部“热脸贴冷屁股”“费力不讨好”,群众“不买账”,也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干群关系出现“两张皮”,“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主要原因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及时,干部群众之间交流不密切,衡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析认为,作为基层干部,要站在群众角度办事情;作为群众,也应该站在干部角度想问题。“话要讲得明,牛肉敬得神”,只有这样“换位思考”,干群关系才能改善。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党和人民须臾不可分离,老百姓的痛点难点就是干部工作的重点,如何将矛盾、难题化解在基层?2019年11月,他们经过反复研究,从老百姓的痛点难点破题,很快形成共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在全县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让干部沉下去,将民意带上来。

“草鞋没样,边打边像”,衡南县委出台了相关文件,把“屋场恳谈会”开到全县每一个村落,创新推出“不拘形式轻松谈,不定内容广泛谈,不限时间随意谈,不打板子敞开谈”的“四不四谈”屋场会恳谈制度,坚持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重心下沉的政策导向,实干为主的用人导向,积极鼓劲的舆论导向,从接地气、重程序、讲实效等方面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县委主要领导、县直各机关单位和各乡镇“一把手”率先行动,带头深入基层宣传宣讲,与群众交心换心,推动政策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矛盾在群众家门口化解,难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

创新形式:增强“屋场恳谈会”吸引力

“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衡南“屋场恳谈会”在全县各地有序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力,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达到了“民感党恩、党聚民心”的效果。

“共产党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今年4月,衡阳市委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专题教育,在全市推介衡南的“屋场恳谈会”经验,要求各县(市、区)创新形式,将“屋场恳谈会”办成群众家门口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会”,干部群众的“交心会”,为民办实事的“暖心会”,实现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

“红色党史不能忘,救国救民共产党;屋场恳谈暖人心,万众一心奔小康……”7月23日,天刚断黑,衡山县福田乡白云村的“屋场恳谈会”开锣了。台上两位皮影艺人敲锣打鼓,亮开嗓子演唱,台下50多位村民搬来小板凳围坐成半圈,精彩处,不时响起阵阵掌声,群众称这种“屋场恳谈会”形式活、接地气、合口味。

“小板凳坐拢来,知心话摆一摆。讲形势学政策,说成就议村务,解疑难促发展。”把会场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干部与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没有高低贵贱,却能产生心灵共鸣,他们打开心扉,说着知心话,消除了心灵隔阂,到了“无话不说”的程度。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增强“屋场恳谈会”的吸引力,衡阳市所辖12个县(市、区)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不断创新形式,在“屋场恳谈会”召开之前,表演红色故事,以文艺演唱进行“预热”。衡南的快板、衡山的皮影、祁东的渔鼓、衡东的花鼓戏、耒阳的“三句半”各显神通。随后,与群众“零距离互动”。“屋场恳谈会”不限场地,不拘形式,不限时间,党员干部用“群众语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村民代表对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要求,基层干部逐条解答落实,“打开窗子说亮话,痛痛快快提意见”,在“一问一答”中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感情,在轻松互动交流中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形成特色:群众有问题就讲,干部见困难就帮

“经过几个月整改,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山上绿油油一片,河里的水也清亮清亮的。”“矿山关闭了,我们没任何特长,以前在矿里打工,盼望上级领导给我们指条致富路子。”……4月23日,在衡东县甘溪镇石岗村金龙矿片区,一场由县、镇、村三级举办的“屋场恳谈会”正在举行,30余名群众代表与干部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

金龙矿业是一家有近60年开采历史的老矿,2014年因环保和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产整改。如何根治沉疴旧疾,修复生态环境?在几次“屋场恳谈会”上,当地村民直言不讳讲问题、提建议,各相关部门干部“照单全收”。衡东县拟定8个方面23条具体整改措施,投入5900万元对农田全面修复。衡阳市安排3000余万元用于金龙矿区生态环境的整改。

不回避矛盾,敢直面问题。衡阳“屋场恳谈会”参会的都是县乡领导、相关站所负责人、村(社区)“两委”干部,是群众心中“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人”,参会群众不限人数,不定发言人选,不限时间。群众有问题就讲,干部见困难就帮,并根据村民白天忙农活的生活规律,有的地方干脆将会议安排在晚上。夜晚支个电灯泡,冬天摆盆炭火,夏天架几台电风扇,大家搬来凳子围成大半圈,前面看几个“预热节目”,随后“屋场恳谈会”开场。干部先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种养技术,并为群众答疑解惑,紧接着,侧着耳朵听群众提意见,你一言,我一语,心里有“疙瘩”和怨气,当面锣,对面鼓,群众提,干部记。

衡阳“屋场恳谈会”虽然不拘形式,但参会干部必须精心准备,对政策理论、涉农难点、社情民意“三必熟”,对农村上访户、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离任村主干“五必访”,实行问题清单、台账管理、责任销号制。会后跟踪考核,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屋场恳谈会”要求在贫困村每季度召开1次,非贫困村每半年召开1次,跟踪落实,实行问题限时整改报告和限时办结制度,并纳入绩效考核,实行严格问责。

通过看节目、学理论、讲政策、听意见、办实事,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至7月底,衡阳市开展各类屋场恳谈会9200余场,参与群众43万人次,收集问题13854个,已解决问题8406个。

注重效果:“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时尚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到了夏天,厕所蝇蛆成群,又臭又脏。这是衡阳部分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

盛夏八月,走进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村民夏忠广家,主人的旱厕已被白色瓷砖和蹲式抽水马桶所取代,他感慨万分:“拿到各级政府补贴后,我投工投劳,只花了600多元就将厕所改造好了,不仅臭味大减,还不滋生蚊虫。”

如今,在衡阳市各个乡村角落,村民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厕变“将就”为“讲究”,原先的旱厕难觅踪影,替代的是一个个光鲜明亮的厕所,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形象。目前,全市新改建农村厕所24.28万户,建设农村公厕244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

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坦言:“厕所革命”是“小角落的大革命”,只有从小处着眼,实处入手,新处取胜,这种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办得“有意思”。让群众自觉参与改水改厕全过程,变“群众看”为“跟着干部一起干”。

衡阳“屋场恳谈会”不但给群众上了“精彩一课”,而且给干部带来诸多理性思考。衡阳市市长朱健感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概念,已经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各个方面。

“梨花落,梨子黄,乡镇干部为我们直播带货来帮忙。”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金甲梨园负责人吴力说,1500亩梨园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已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红如火、粉如霞、白如云……各种樱花竞相绽放,把农家装扮得分外美丽。常宁市罗桥镇干部到处“穿针引线”,让田野休闲农牧有限公司落户庙山村,建起了“樱花园”,周边村民吃起了“旅游饭”。

衡阳市民政系统推出“周末不打烊,为爱服务”活动,市城管执法局新建13座市民服务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衡阳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屋场恳谈会”的落脚点。聚焦学位、床位、车位、厕位“四位”建设,从群众高度关注的“小事”入手,花大气力将这些小事办好、办实,既增信心又暖人心。

“多亏了屋场恳谈会,我们把问题提出来,居委会干部规划了停车位,大家有地方停车,社区不乱了。”在石鼓区青山街道一村社区,居民张树瑜无比感慨。

该社区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只有一墙之隔,老旧楼栋密集,主次干道纵横交错,规划坪院资源稀缺,停车成为居民的“老大难”。今年6月,社区干部从“屋场恳谈会”中听到群众呼声后,马上组织楼栋居民自治,对院落的空地资源进行规划利用,多出车位70多个,面貌焕然一新。

思想蕴含感情,感情激发思想。在衡阳,群众遇到麻烦事不再牢骚满腹,一场场“屋场恳谈会”解开了他们的“心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作者:成新平,湖南衡阳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