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 > 正文

【百年大局与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急管理思想精粹

百年大党文章配图2

【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专题

作者: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雷晓康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无论是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还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基于党史视阈的应急管理研究,系统回顾应急思想的历史经验,总结把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规律,不仅具有指导应急管理实践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充实和完善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急管理典型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急管理思想精粹:顶层设计、精神凝练与举措担纲

从顶层设计、精神凝练、举措担纲三重维度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急管理思想,可以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以及全面性梳理和系统性总结。顶层设计是指坚持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领导,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决定着应急管理事业的整体走向;举措担纲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为顶层设计能在基层加以落实而采取的科学方法,对应急管理事业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确保顶层设计的可执行性;精神凝练是指从应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应急管理实践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进行凝练之后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贯穿于应急管理事业的始终,对顶层设计和举措担纲发挥着导向和聚合作用,是凝聚应急管理实践主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顶层设计: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应急管理的领导,发挥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发现,每一次的应急管理实践在不断证明: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在于领导力,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成与败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视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治理念,以及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新形势下,为更加全面、系统、有效地应对高度聚集、相互交织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应急管理的领导。

精神凝练:伟大信念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无论是“历经重重困难而信念坚定,饱尝种种艰辛而斗志更强”的抗洪精神,还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都是党领导应急管理的百年实践经验与斗争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应急管理的独特优势所在。这些精神凝练在新形势下必将成为引领和推动应急管理思想发展的强大精神驱动力量。

首先,这些精神凝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延拓和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同样也是应急管理思想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通过凝练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精神,经由应急管理组织系统中深入学习、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可以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国应急管理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此外,可以助力中国特色应急文化建设,对应急管理主体及其实践发挥凝聚、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举措担纲:科学方法做保障

其一,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强化政府应急管理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只有常怀风险意识,才能保证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在常态管理状态下,要强化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做好风险研判、应急演练等工作,为非常态管理状态下的应急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其二,优化应急资源储备结构,夯实应急管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抗洪救灾奠定了丰厚的经济基础;上世纪“治水兴鄂”行动中建成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为抗洪救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上述经验可以梳理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应对重大风险的人才、团队的储备;第二,应对重大风险的载体平台、物资设备的储备;第三,应对重大风险的科学技术的储备。

其三,加强应急心理管理能力建设,实现稳人心、促发展、保安全。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带给受灾群众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与创伤。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对受灾群众的灾后“心理干预”是此次应急管理工作当中的一大亮点。为了通过灾后“心理干预”抚平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来自官方或来自民间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们赶赴汶川,给经受地震灾害、承受失去亲人痛苦的群众以心灵抚慰,充分体现我国应急管理讲求科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