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当年,毛泽东提出的“进京赶考”,决不是一句口号,把进京执政当做“进京赶考”,旨在提醒全党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党的本色。7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进京赶考”,对于今天全党和党员干部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站在历史交汇的新起点,党员干部们要时刻保持“赶考”心态,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满意答卷。
自觉提高忧患意识。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一个人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居安思危、奋进工作。党员干部要真查细找差距,主动对标标准,主动加压,居安思危。对照“绝对忠诚”,常思我们的政治品格过不过硬、政治敏锐性强不强;对照“高度自觉”,常思我们的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强不强,工作主动性强不强;对照“极端负责”,常思我们的作风过硬不过硬,是否时时事事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照“无怨无悔”,常思我们的奉献精神怎么样;对照“廉洁自律”,看我们的道德操守有没有坚持,思想防线织得牢不牢。
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抓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应当成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古今贯通学,突出重点学,联系实际学,在历史中寻找可借鉴的服务和治理之道。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抓落实。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赶考,是要求全党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在任何时候给人民出的考题一个满意的答卷。党员干部要立足各自平凡岗位,扎实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在自己的工作中负责、尽力、用心、用情。要尽心尽力,敢于担当,不以事难而畏为,不以矛盾而躲闪,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失误敢担责,在信息中敏锐研判,在督查中取得实效,力促工作质量大提升。(作者:王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