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 正文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的时代意义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文化解码(文中配图)

作者: 张 铮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中最为迫切、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需求。同时,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也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现实依据。

文化消费能够带来更为持久和稳固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文化,正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相较于食品、衣物等物质性的消费,看电影、观赛、看演出等文化消费更能够提升公众的主观幸福感,特别是那些发展型的文化消费更能正向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且文化消费带来的幸福感更加稳固而持久。因此,文化是人民群众追求个体幸福的方式。

满足和创造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求我们以文化发展来满足文化需求的不同领域,如教育文化、科技文化、休闲娱乐、文体融合等;还要满足文化需求的不同层次,如生存性需求、保障性需求、享受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满足文化需求的不同时空特征,如省时性与耗时性的文化需求、室内和室外的文化需求等。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化需求的领域、层次、时空特征等划分维度,并不是彼此互斥、截然分开的,一个喜欢交响乐的乐迷同样也可以喜欢看网络漫画,一个接受过海外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一样可能回到农村去经营一间民宿,文化艺术创作、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文化授权衍生品开发也在越发“跨界”“破圈”,所谓文化内容与渠道的“杂食”或“单食”等二元对立的类型学划分,现在更多呈现出文化触达、文化消费的多义性与多重取向。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文化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是可以经由供给来引领的。因此,文化需求还应提供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让“秀肌肉”的硬实力和传递观念、塑造情感的文化软实力相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于具体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

尽管由文化自信到美好生活的路径已经描述清晰,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导致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文化权益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一,“互联网+”背景下,个体的文化消费不再依赖实体场所与具身交互,一个可移动的屏幕足以承载个体的文化消费需求。线上文化消费导致线上文化消费激发了更多上行社会比较,容易带来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媒介依赖、游戏成瘾等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

第二,当越来越多的文化内容成为触手可及的资源时,人们文化触达的“线上化”又将文化的采择权交给了内容平台。在智能算法技术的底层逻辑之下,缺乏媒介素养的个体极有可能被囚禁在“信息茧房”之中,重复性地消费同质性的文化内容。处于相对文化弱势的群体很容易助长其极化的文化品位,甚至成为文化单食主义者,长此以往则会影响整个社会时代精神的振奋、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三,一些亚文化形态不可忽视。有些非主流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又经过社交媒体广为分享,形成了较大影响,与主流文化会产生交融和抵抗。同时,大量文化内容产品会被贴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标签,甚至有部分有害信息会危害意识形态安全。

第四,老龄群体、“空巢青年”“社畜”等群体的文化需求亟待深入研究,夹带着各类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的文化产品仍然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醒,以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去增强思想的免疫力。

对于以上问题,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语境思考制度的定位和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存在随处可见,很多跟文化有关的概念早已潜移默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习以为常。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很多概念是立足于西方的语境产生、传播、生长的,在植根于中国的语境成长之后,有哪些新的特定含义,需要经由哪些新的建构是必须经过审慎思考的。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讲话中阐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其次,立足中国语境思考文化并非一味地排斥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充分吸收全球优秀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为我所化,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伟大实践。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科研工作者在科学技术领域勇攀高峰,科学文化也需要被大众所认知,以达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认知平衡。科学文化是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科学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更是推动经济建设、弘扬优秀文化的要求之所需。

最后,文化建设制度需要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文化活动从来不是孤立地,而是整合到社会发展的宏观图景。例如,有研究发现文化活动参与能够提升个体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并创造新的关系链接,这将增加个体找到工作的机会,提升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的意愿、渠道与能力。因此,区域文化产品消费能力的提升将会降低该区域的社会排斥并提升区域社会纳入的程度。进而,社会纳入将强化个体的公民身份与社会身份,增强个体对主体社会的认同,使得边缘群体逐渐纳入主流社会中,并增进其经济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情绪幸福感。可见,文化建设制度需要与政治、经济、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呼应与有机衔接,才能更好地体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