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以人为核心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网评

人是基层治理中的最活跃要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重大部署,擘画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蓝图,本质上就是要跨越“人围城”的障碍,满足“人进城”的需要,以高品质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良性生态。

组织起来,引领人心所向。心动靠带动,行动靠发动。开展城市基层治理,党组织肩负着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重任,必须以“组织起来”的强大优势,把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动员起来。用稳固的组织体系聚人心。要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一揽子推进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社区(小区)包挂等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硬核”支撑,实现以党心聚人心。用严密的队伍建设留人心。社区两委班子配强了就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加强排”。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治理能力强的干部、配出治理水平高的班子,补齐队伍建设短板、根治专职不专心积弊,系统推进优秀人才晋升、基层干部轮训、后备力量储备,让社区工作成为有盼头、有奔头的职业选择。用扎实的群众工作暖人心。群众期盼的幸福生活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就应该凝结在哪里。基层党组织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应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积极对接年轻干部进社区,常态开展基层干部串家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形式、感受得到的温度,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在服务群众中接地气、受检验、展才干。

优化供给,贴合人本需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深刻反映了城市基层治理的供需逻辑——不仅要提升“物”的供给水平,更要重视“人”的价值和诉求,把服务做在关键处、让民生落在民心里。要把握需求共性均衡供给。城市的基层治理资源丰富,但分布上却冷热不均,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还存在治理上的盲点,极大影响了治理质效的整体提升。这就需要在优先满足共性需求上出实招,推出城市服务“标准餐”“基本款”,推动公益性、基础性公共产品无盲区投放,让城市处处可享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要抓住个性需求精准供给。重视个性首先要直面个体差异,真正尊重群众需求的复杂性。要精准开展社区、小区发展治理大问需,摸准“家家都有的那本难念的经”,通过无偿+低偿、标配+升级的市场逻辑,细分供给内容,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民生需求。要紧跟需求趋势更新供给。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一新变化要求城市基层治理必须把群众对质量的需求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高品质生活,让小区新物业、社区新零售、城市新基建构筑起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成就人的城市磁场。

疏通渠道,导流人的力量。城市发展之力惠及人民,也来自人民。坚持疏通群众参与的渠道,把民间高手请出山、把热心市民请上台、把能工巧匠请到位,城市基层治理实践才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全搜索+大举荐,选出热心人。热心居民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隐形财富,挖掘出来、使用起来就能产生“鲶鱼效应”。要通过基层能人“全搜索”、身边能人“我举荐”,对热心居民进行能力素质采样、任职意向收集,积极使用有文化、有情怀、爱基层的“好苗子”,动态储备热心公益、善于学习的“好种子”,让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根深蒂固。给机会+搭平台,扶持手艺人。手工匠人是城市基层最活跃的生产力。要制定基层治理机会清单,以社区首购、小区首用模式,向小商户、手艺人、技术工购买基层服务项目,激发参与治理热情。同时,盘活国有资产、集体资源、闲置场地等,搭建先用后租经营载体,推动手艺人领办半公益“微店”,构建孵化扶持、自负盈亏、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建机制+优程序,引导议事人。群众说话有分量、共建共治共享才有力量。要进一步优化群众议事流程,积极组织开展“连心坝坝会”“楼道夜话”等议事活动,形成议题发起人提案、基层党组织论证、项目实施方审核、居民审定的议事机制,并通过网格“采”、定点“收”、上门“访”和线上“报”等方式收集与引导居民意见,切实用规范的程序维护群众的话语权、落实合理的诉求点。

营造场景,提升人居体验。场景是人与人互动的空间尺度,透射的是以文化人、邻里情深、竹马青梅的城市温度。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质效,最根本就是要让社区、小区场景诉说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更加丰富美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成就独特的烟火气和市井味。营造“有品质”的生活场景。生活场景的体验感和舒适度反映城市基层治理的总体质感。要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涵盖睦邻友好、交通出行、托幼养老、管理服务、智慧健康等复合功能的社区舒适物设施体系,以更多元化的生活体验,不断畅通“陌生人”社会关系循环。营造“有活力”的生产场景。城市基层治理的归宿在于发展与治理相融互促。要顺应后工业时代生产组织方式由规模化集约生产向个体创造生产的转变,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网络办公、云端商务等趋势,将科技创新必需的实验精神和大胆想象凝练为场景元素,广泛注入建筑楼宇、道路驿站、文体设施等空间场域,构建社区科创中心、众创空间,实现产城一体、职住平衡。营造“数字化”的治理场景。数字技术是社会生活质量升级的重要基石。要以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打造集成自然资源、社会政务、规划配套和人口结构、生活轨迹、消费需求等多种信息的社区基底数据库,绘制模块化、组合式的社区场景地图,依托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场景配置机制,构建强大的智慧管控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作者:何炬)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基层治理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