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下足应急管理的“绣花”功夫

网评

我国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基本国情,近年来,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其中,基层一线是守卫公共安全的主战场。

作为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地和化解地,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生命力。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基层社区始终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因此,持续提升基层一线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不仅是一项紧迫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任务,关系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根本。

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虽然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历次突发事件应对实践中已经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是还是要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并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一方面,要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常态化排查,坚决杜绝检查走形式、搞过场,依法严肃追究排查失职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落实各环节、各主体责任和措施,并且及时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经验,科学评估天灾与人祸的影响,在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责任人的同时,更新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走好群众路线,构筑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历史上中国人民迸发出的伟力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方面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另一方面,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公民安全教育,不断更新完善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形式和内容,有效组织动员群众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生力军。

释放科技效能,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注入“智动力”。在针对本次疫情的应急管理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在人员排查、协调各方、保障重要物资调配供给方面大放异彩,更是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要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不仅要收集散落于各处的碎片化数据,而且要基于相关数据分析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信息变化情况,深入研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查找潜在危险源,更要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科学、专业、精细的处置意见。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支撑点和发力点,也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源头所在。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秉承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一丝不苟的下足应急管理的“绣花”功夫。(作者:苏晖阳 王少川)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