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经济顶住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劲和自我修复能力,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与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万众创新等战略分不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创新这三大法宝,扭住关键、以点带面、各个击破,持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这与我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精神密不可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市场环境新变化,必须继续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以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导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遵循市场规律,讲求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畅通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体系,不断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着力推动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开放带来进步。当今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各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地球村”越来越小,全球经济开放性越来越强,全球产业分工更加明确,世界经济结构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其发展都会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越来越多全球性挑战,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阻碍了要素资源流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度受损,不仅给世界经济尽快复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不利于早日战胜疫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个别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绝对不会退却。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对外开放,立足国内大市场优势,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开放平台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引领中国经济破浪前行,以大国担当助推世界经济加快复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引领作用,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些重要考量和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分量。当前,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已经变成了创新的较量,如果没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不仅经济发展会受制于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大削弱,国家安全也会面临极大危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以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为目标,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5G运用、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重点领域,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发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打造产业备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稳定。要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优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创新成果转换,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需要方方面面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不断将改革、开放、创新推向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不懈奋斗!(作者:丁梦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