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学思践悟】“三个一批”唱响技能扶贫“智”富经

学思践悟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专题《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技能扶贫既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稳定脱贫、持久脱贫的关键一招。随着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三区三州”对口帮扶等措施的有力落地,“造血式”扶贫指导贫困群众端上“技能饭”、斩断“贫穷根”,确保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实现“扶贫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

“家门口”扶智一批,唱响就近就业经。坚持因地制宜、因产施培,围绕种植养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当地特色产业,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作用,开发挖掘就业专岗,在本地产业链、市场链、生态链上实现技能培训项目有效嫁接。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困原因、技能特长、培训意愿等情况,杜绝“大水漫灌”“撒胡椒面”,“量体裁衣”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彻底甩掉“等着扶、躺着要”,掀起学技能、用技能、靠技能致富热潮。突出“适销对路”,侧重周期短、掌握易、脱贫快的“短而精”职业技能,错开农忙时节和务工高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土专家”“田教授”,下村到组开展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大篷车送技等实操培训,让贫困群众家门口享“技能大餐”,确保听得懂、看得真、学得会、用得上。对无法外出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发儿童看护、治安协管、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推广电商、烹饪、家政、护理等就业技能,开展服装加工、手工编织、食品加工等实用培训,促进其向二三产业转移,借助“无围墙工厂”“扶贫车间”等平台实现“家门口挣钱、零距离就业”。

“定向化”扶智一批,唱响转移就业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通过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稳定增加收入。坚持“乡镇出名单、院校制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政校企联动对接需求端和供给侧,对接受能力较强、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由政府组织技能扶贫人员与合作院校、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用“就业活水”浇开“致富之花”。开辟职业教育绿色通道,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开设数控车工、焊接技术、服装设计、汽车维修等市场需求集中度高、就业潜力大的职业工种,优先减免学费、优先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学习、优先推荐就业,建立培训、管理、勤工俭学、后勤保障等服务机制,激励其走技能脱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建立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用工和求职信息网上发布、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网上签约,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让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得到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让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得到便捷有效的用工服务,把人口资源变成人才红利。

“保姆式”扶智一批,唱响自主创业经。“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要坚持“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对有创业意愿、创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贷款、项目推进、开业指导、手续办理一条龙辅导,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等平台开展“保姆式”跟踪服务,最大程度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开展农村贫困人员创业政策解读会、银企对接会、创业专家指导会、创业孵化沙龙、寻找创业合伙人等创业扶持活动,帮助创业者熟悉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从生产经营模式、成本控制、宣传推广、营销渠道、融资方式等方面打开创业者的视野思路,规避创业风险,提升盈利水平,走自强致富之路。整合人社、扶贫、农业、民政、商务等部门创业培训资源,借力“互联网+”开展网络创业、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培训,推进快递物流、农村淘宝、民宿旅游等发展,激活农村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对成功创业人员,持续开展扩大企业经营能力的创业提升培训和创业训练营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切实发挥带动乡亲共同脱贫的重要作用。(作者:夏浩然)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