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来源和时代价值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一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动员力、指导力和推动力,特别是在抗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和抗洪救灾战役中彰显了巨大威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群众史观 铸魂育人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在抗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和抗洪救灾战役中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得以全面展现,显示出中华民族不惧任何困难的强大力量。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要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到铸魂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用,通过学思践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剧,那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群众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成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基石。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创建新社会时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又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这是载于宪法的”,他还首次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制定和执行各种政策的指导原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贯彻和发扬。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他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发展观理念的指导原则,以此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向党提出了一系列高难度历史性课题。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执政党一切工作的得失最终都要由人民做出评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抗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打赢抗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以及入夏以来南方地区抗洪救灾战役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进了人民的福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成为这几场攻坚战的主旋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为人类疾病史上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战斗动员令:“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党中央精准施策,统筹安排,动员了一切可能的人力和资源,投入抗疫斗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抗灾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进行,将损失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中国抗灾斗争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世界人民的赞许,也得到西方国家不带偏见人士的好评。中国和某些西方国家抗疫斗争状况的鲜明对比,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同抗疫举措和不同后果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天降大任,必先磨砺其志。中国疫情尚未结束,汛情又接踵而来。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多地暴雨成灾,许多江河水位超过警戒线,党领导人民立即投入抗灾抢险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落在实处。”当前我们党领导的抗疫攻坚战、抗洪抢险战斗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打人民战争。多灾兴邦,中国人民从抗疫斗争、抗洪斗争的实践中更加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人心齐,泰山移”,在团结奋斗的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不能应对的考验和挑战,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和风险,人民更加坚信毛泽东同志的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今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消灭了绝对贫困,标志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全球性难题,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陷入发展经济学所说的“贫困陷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放前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今日之中国,已使8亿多人民实现了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的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在70%以上,在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案,受到世界人民的赞扬。以人民为中心是决胜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今年严重的疫情和汛情增加了脱贫攻坚战的难度,但也激发了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勇气和意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的这句名言生动显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硬核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征中只是阶段性胜利,摆脱了绝对贫困,还要有步骤地逐步摆脱相对贫困,使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美好生活,永不停歇地一步一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意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