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让社会工作者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158726533938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6方面25项改革任务,要求用2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意见》要求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起源于社会救助领域,同社会救助是两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制度安排。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新生力量,是党和政府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其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人文服务,帮助特殊困难人群过上有尊严、有保障、有盼头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亿万群众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意见》明确了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要求,而开展社会工作的前提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领域,这意味着社会救助对象多元而复杂、救助任务繁重而艰巨。与救助工作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的专业水平。

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社会工作领导组织,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民政、人社、教育、劳动、司法以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参与,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规划,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范畴。要紧紧围绕社会工作的需要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统筹规划,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开发培训。同时,要爱才、用才、惜才,拓宽社会工作人才引进的渠道,为引进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用“感情留人”,用“政策留人”,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大绩效考评的落实力度,时时激励人才、时时保护人才。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制度安排,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救助中时,要将“精准”贯穿于救助帮扶全过程,不仅要做到“物资帮扶”,更需“精神帮扶”,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措施,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作者:吕俊程)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