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党建 > 正文

东衡村:党建引领“四联四实”模式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东衡村地处德清县洛舍镇东南部,村域面积10.4平方公里,下设2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78户,户籍人口3091人。村“两委”班子职数6人,村党总支下设工业、农业、老年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5人。近年来,村党总支转变领导方式,以党建全面引领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提出“四联四实”模式,抢抓发展机遇,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成功实现了一  次次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案例背景

1.经济转型升级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浙江第一家全国第三家钢琴厂和一批丝绸厂、砖瓦厂等在东衡村落地,为东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创造了机会。1997年后,东衡村开挖矿山,鼎盛时期有矿山企业13家,年开采量达100多万吨,实现了创业发展的财富积累,但也正是这无节制的开采留下了大面积的矿坑,使东衡村布满目疮痍,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2009年所有石矿企业全部关闭,直接造成了村委“零”收入,村庄环境整治,道路修缮,便民服务设施等民生实事无法实施,村党组织面临无钱办事的困局。

2.社会多元治理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新农村集居改造日益迫切等原因,各阶层利益关系深刻调整,中心村与撤并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就业与创业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相互交织。村干部队伍自身也存在一些“不接地气”的情况,老办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不到满足,新形势下创新群众工作新方法,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治理已迫在眉睫。

3.领导方式转变对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实施村民自治以来,村民的主体意识、权力意识越来越浓,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要求日益强烈,但村民自治的实践与制度设计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相对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而言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村民自治变成了村“两委”自治,矿山关闭后,村民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各种矛盾接踵而至,村干部疲于应付,村党组织工作开展受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建引领经济发展,项目联动出实绩

2011年,新一任村“两委”班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果断放弃拼资源消耗、拼粗放投入的老路,开始探索一条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之路,针对残留下来的3000余亩废弃矿地,实施了以废弃矿地复垦利用为主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引进杭州地铁工程的建筑渣土、表土回填的1.08亿元的工程,对废弃矿坑进行回填平整,规划建设成了现在环境优美的中心村,成为全省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2014年,通过矿坑回填工程,又整理出可用土地1600亩,全面实施生态恢复,并开始规划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2015年,对全村10.4平方公里村域范围做了一个多规合一的整体规划——利用废弃矿山和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打造一个村级众创园,规划用地500余亩,以挂牌方式出让十五块地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分二期打造,目前第一、二期25幢厂房已全部售罄,一期18家企业已入驻生产。入驻企业全部为洛舍的特色产业钢琴企业,今后将建设成集钢琴工业制造、钢琴产品展示、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体,以此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充分利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这一最大优势,把全村4500多亩的土地经营权入股统一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后对外出租,实现了土地集约和规模化经营,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当年村民每股684元入股,如今每股高达近50000元。截止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500万元,连续3年位居湖州市第一。

(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联动出实招

以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探索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推动了社会治理从“代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建成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法律顾问”,推动“遇事找法”。外聘3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本村联系结对,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可行性、合法性进行专业论断,同时,为村内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及时回应群众法律需求。东衡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制村。汲取草根智慧“参政议政”,共商重大事项。东衡村转变村党组织领导方式,吸收老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农村草根力量,开创性成立乡贤参事会,参与商议村务重大事项,充分发挥乡贤智囊,借智推进民主决策,通过汲取 “草根智慧”,引入生态经营理念,形成“农户土地统一流转入股”的发展思路,整理出可用土地1600亩,建成4幢11层小高层和125套排屋。借德推动工作落实,发挥“熟人社会”集聚效应,借助乡贤所在自然组威望高、人脉广的优势做实群众工作。在废弃矿山填土复耕时,村民担心外面运来的渣土安全问题,乡贤建议在填埋场附近挖塘养鱼,用鱼的存活率来解开村民的疑惑。此举不仅使填土复耕工作进展顺利,还为村里增加10多万元收入。

(三)党建引领文化建设,阵地联动出实践

坚持党建引领,以文化人,挖掘村落历史,树立道德典型,弘扬道德文明,形成东衡村“一墓、一祠、一村、一业、一馆、一楼”的文化大阵地架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软实力”。提升道德约束力,结合传承2000多年的耕读文化历史,把赵孟頫文化、“八个半”校歌、《我侬词》、全国首家农民藏书楼等6项资源作为德育范本,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党员家规,促进习惯养成,激发村民认同。放大道德感染力,以“百姓设奖奖百姓”为载体,深入挖掘孝善传承、治水拆违等方面的“最美”典型180例,结合“德清嫂”治水、“好婆媳”评选、幸福摄影展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动行为自觉,形成最美乡风。激发道德号召力,发挥文化礼堂功能,每周展播优秀电影,每月安排木皮书画展、钢琴表演等文艺演出,每年举办“村晚”,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引领群众素质提升。重视家风家规家训建设,实现户户有家训,民风日益淳朴向善。

(四)党建引清廉乡村,党群联动出实效

全面规范决策程序,所有村级重大事务按照党员群众建议、党总支提议、村两委商议、乡贤群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六议”以及决议结果公开、实施过程公开等“两公开”的程序实施,全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村级重大事务严格按照“六议两公开”制度实施。坚持问题导向,先行在问题复杂、最难推进的闭矿整治和中心村建设两个重大项目上试点实施“六议两公开”决策机制,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决策实施全过程,两项的试点项目得以迎刃而解、快速推进。试点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后,把“六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拓展延伸到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土地调整、流转、承包经营,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等各领域。以科学决策为核心,把决策权主动交给党员群众手中,充分发挥党员、代表、乡贤智慧,通过大事共商、要事共议,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治理新格局。该决策机制实施以来,东衡村钢琴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一批“省字号”“国字号”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制度防控+视频监控”双重监督,建立村级重大事务集体会商制度,定期召开由村两委班子、监督小组、专业人员进行集体研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督村级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实现对监督人员的再监督。

三、经验启示

1.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实现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近几年,东衡村之所以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大手笔”不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矿山复垦、土地流转等方式,使村集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为项目推进、村庄整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近三年,东衡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在2000万以上,其中相对固定的经营性收入也在500万以上。实践证明,要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打造精致小村,必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既重视“输血”,又强化“造血”,既关注欠发达村的脱贫解困,又推动发达村的可持续增收,真正发挥好美丽乡村建设“蓄水池”功能。

2.民主是首要前提,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党员干部工作合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东衡村这几年处在大变化、大发展阶段,村级事务、重大事项比较多,资金流动数额也比较大,如何民主决策、科学运作至关重要。东衡村党总支牵头,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并成立了由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能人等组成的乡贤参事会,对重大事项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讨论、汇聚集体智慧,保证村里的决策科学、推进顺利。正如一些村民所言,“村里做事敞亮,有啥意见他们听得进,这样的干部咱们放心”。东衡村还以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探索构建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推动了从“代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实现长期的和谐稳定。实践证明,村里的事必须由老百姓来做主,通过建立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加强党群联动的有效机制,既可以有效凝聚群众智慧、提升决策水平和推动工作落实,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村两委干部力量、资源和素质上的短板,变千斤重担“一人挑”为“大家挑”。

3.文化是精神纽带,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文化如水,滋润乡村,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东衡村有2000多年历史,因“半山半水,从来是半读半耕;半乡半市,自古就半武半文”的耕读文化而著称,蕴含的耕读传家理念也一直被村民奉为教子信条。从北宋到清康熙年间东衡村走出了4位尚书和11位进士。基于这种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衡村提炼乡贤文化,探索建立全国首个乡贤参事会,通过“农村智囊团”的形式,在乡村治理起到“补位”和“辅助”作用。推行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党员家庭“挂牌亮户”,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广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推动“党员先锋户”“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连续10年举办“村晚”活动,开展新人进门礼、学童进学礼、新东衡人进村礼和村民共唱村歌的“三礼一歌”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4.清廉是根本保障,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全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六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机制。在决策程序上,做到“四个必须”,即党总支提议前必须充分征询党员、小组长和乡贤的意见;乡贤参事会群议前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把关或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后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党员大会审议前必须充分讨论、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决议前必须广泛发动、宣传到位、形成共识。在决策重点上,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事前协商、事中讨论、事后监管三个重点环节,对于特别重大或复杂的事项,建立多重循环、反复协商、充分反馈的决策方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实施过程公开透明,监督全面有力。此外,要全面推行村务卡结算,无现金结算和村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试点工作,切实管住村集体“钱袋子”。实行农村微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和党建责任清单“三张清单”,要用好完善民主恳谈、村民询问质询制度,充分保障村民监督权。

[责任编辑: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