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决战决胜】群众认可度是精准扶贫的“试金石”

决战决胜

作者:章文光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群众认可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导向,也是精准施策的实践原则。脱贫成效如何,群众是最终评判者。作为第三方评估贫困县退出重要指标的群众认可度,是决定精准扶贫成效的“试金石”。

群众认可度的含义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三率一度”是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考核中的重要指标,其中“一度”即群众认可度(认可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重)原则上应达到90%。具体来说,考核群众认可度,是看贫困户评选是否公正、公开、透明,贫困户脱贫是否真实,群众对扶贫工作是否认可等。

需要注意的是,考核对象不仅包括建档立卡户,也包括非建档立卡户。根据科学抽样要求,对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进行分层抽样,了解这两类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程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考核群众对帮扶干部是否认可,包括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的认可程度;二是考核群众对所享受的扶贫政策是否知晓;三是考核群众是否实际享受了扶贫政策;四是考核群众对本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是否认可。

群众认可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群众普遍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高度认可,这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真帮实扶的结果,也是扶贫方式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体现了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妥善解决,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现实情况。然而,在第三方评估中,仍有一些地区的群众认可度低于90%,且在退出考核涉及的四个方面均表现出认可度较低的现象。

认可度较低的群众主要有三类:一是个别贫困户担心失去政策保障,不认可脱贫成效;二是个别贫困户依赖感较强,对帮扶政策不满足;三是部分非建档立卡户,特别是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户的边缘户,由于享受不到扶贫政策而产生不平衡心理。其中,占比最大群体是第三类。

如何提升精准扶贫的群众认可度

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精准扶贫工作应聚焦建档立卡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所实现的脱贫是“现行扶贫标准”下的脱贫。对于“两不愁三保障”内容,地方要准确把握,既不能降低扶贫标准,也不能擅自拔高标准,要确保靶心不变、焦点不散。

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各地应加强扶贫工作经验总结,对具有良好扶贫成效的首创经验要深入挖掘、充分肯定,并大力宣传。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意愿。同时,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向大众宣传扶贫济困的社会思想,号召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国家的大政方针,构筑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营造全民支持扶贫、全民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

做好精准识别和清退。对于符合脱贫标准的贫困家庭,应坚持群众评议原则,完善村民小组评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在贫困认定上的功能,防止错评、漏评,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对于确需清退的家庭,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切实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避免产生新的社会矛盾。

开展边缘户动态监测工作。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扎实做好普遍性、全员性扶贫工作的同时,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边缘户的贫困预警监测,建立问题台账。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和“三保障”不稳定户摸底排查,开展针对性扶持和及时救助。若边缘户达到贫困标准,应及时纳为建档立卡户,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加大农村普惠支持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村民普惠、长短结合”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制度,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边致贫的情况,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原文责编/孙渴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