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西部发展 > 理论时评 > 正文

产业发展要把好一个“态”字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振兴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姿态、业态、心态、状态至关重要。

亮明姿态是关键。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中推动不力、机制不顺,“年年岁岁花相似”,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说白了就是,发展产业的姿态没有完全亮出,还存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欲进还退”“欲罢不能”的现象。姿态不端正,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只有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和决心,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摆正“强硬”姿态抓产业、固根本、利长远,才能激发起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众志成城攻掉小康路上最后“堡垒中的堡垒”,用产业发展实绩交出一份真正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扶贫成绩单。

完善业态是根本。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销售等问题想在前面,把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等问题谋在其中。具体来说,就是在产业选择和定位上,要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禀赋、政策机遇和产业基础;在提升产业服务保障上,要强化规划引领、项目牵引、政策扶持、业主带动等集成效应,有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标准化建设上,要突出科技服务指导、质量安全监管、产业品牌打造,打造“一条龙”模式;在提升综合效益上,要构建立体、成链、联动的主业发展格局,在增加产业附加值下足功夫。四川巴州坚定“道地药乡、康养巴州”目标,构建立体组织保障、全链条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保障、中药材资源保护“四大”体系,规模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带动全区8.6万多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1500元、实现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道地药材助推脱贫奔小康、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路子。

摆正心态是重点。产业发展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一次冲锋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绣花”功夫,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执著精神,特别是农村产业发展上玩不得半点“虚动作”、搞不得半点“假大空”。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与付出带领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世代贫困,到老支书黄大发身先士卒和群众一起“走田埂、爬陡坡”终于抹掉“饥饿记忆”,再到退休“老县长”高德荣挨家挨户劝说干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助推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一跃跨千年”。他们的先进事迹无不说明,只有摆正“苦干实干”的心态,树立愚公移山的志向,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实干担当,才能让“产业变产品”、让“黄土变黄金”。

调优状态是前提。“产业不会撒谎”。产业发展成效最能对比出状态投入的差距。系统谋划、精细管理的地方无论在产业发展规模,还是在园区形象,都和重栽轻管、只种不管甚至假种假管的地方形成鲜明的对比。要让产业有成绩,关键要进入状态、舍得“投入”。“凡事预则立”,前期谋划要有精准状态,发展品种、种植区域、种苗选择、市场需求要“精打细算”,确保产业始终遵循市场机制;“凡事干则成”,中期管护要有吃苦状态,务实搞好土地整理、加工生产、物资储备等,以各个环节的“辛苦指数”换取交业发展的“效益指数”;“凡事融则久”,融合发展要有创新状态,拓展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特色业态,构建“观、赏、游、乐、食”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新模式。(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政策研究室 马国俊)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