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应对构想(2)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是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问题,而目前全球的行动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削弱气候变化的态势。[10]中国政府对全球的承诺是到2030年左右实现中国碳排放达峰。尽管根据相关学者预测,在相对乐观的条件下,中国可以完成这一目标,但仍然存在风险[11]。虽然中国并没有承诺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但这一指标仍然可以作为重要参考。英国《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 2008)预测,为完成2050年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目标,需要实现年人均2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12]。这一目标并非无稽之谈,而是考虑到2050年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后的结果。这意味着,按照目前中国城市的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城市可能需要减少80%甚至更多的人均排放量,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面对全球城市发展竞争的同时,留给中国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对比部分中国城市碳排放达峰所需的时间(见表1),低碳试点城市尚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达峰,非试点城市(如唐山),甚至尚未在十二五时期制定达峰方案。因此,可能对于大多数中国城市,在实现发展的同时达成碳排放达峰目标和全球碳减排的目标颇具压力。

朱力表1

 

虽然《斯特恩报告》提供的是一个平均数,但依然具有相当参考意义。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即经济发展是否依赖高耗能与高排放的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与排放,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水平,乃至国家经济竞争力和国家战略安全起到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的强大以及与世界交往不断深入,中国肩负起更多国际责任,实现这些目标对于中国国际形象与自身利益大有裨益。由于城市在能源和资源消耗、碳排放问题上举足轻重,因此中国城市的相关表现值得关注。传统上,关注集中于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的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和交通领域。但即使是在开始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今天,中国城市也需要制定专项规划来实现城市发展对工业、建筑和交通的要求。而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契合程度有时不尽如人意。城市居民作为一种相对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其生活行为对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十分重要,有时甚至会构成不利影响。例如,《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显示,济南将着力发展东部、西部两个新城区,而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面积将扩大几乎一倍;而青岛的城市形态正在逐渐由半岛型发展为环湾型的城市。[13]表2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济南-青岛新建城区的变化导致私人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一结果虽不是城市规划单一因素导致,但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追求城市扩张的规划方案可能在未来对济南和青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道路上制造更多困难。

朱力表2

 

面对这样的压力,中国在城市尺度上采取了一些行动。自2008年开始,部分城市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战略方案基金(SPF)、能源基金会(Energy Foundation)、中国住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帮助下开展相关探索工作[14],并分别于2010年、2013年和2017年开展了三批低碳试点城市项目。作为相对直接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项目,中国城市在城市形态、公共交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但由于项目开始于“十二五”期间,这些领域的工作只处于由零散行动转为系统工作的转变过程中,而“十三五”期间加入试点的城市仍然需要时间进行相关筹备,可见中国城市仍将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通过文献研究中的统计资料和国内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15]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本文总结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可能遇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不可持续的城市化模式。1990年至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了八倍,而建成区面积仅仅增长了近四倍[16]。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对城市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承载力。这种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城市蔓延等。

缺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根据对第一批和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的统计(如图2),即使是试点城市也更倾向于设定一个与国家目标相近的目标,而不是真正能够体现示范性和先进性的目标,这一方面由于相关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更重视短期经济发展利益导致。经济呈现下行压力加大时,为了维持城市发展速度,对城市长远规划发展的态度变得不那么积极,从而影响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

朱力图2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guo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