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弘扬燕大人精神品格 开启新百年奋斗征程

每所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品格特征,这一品格特征由内在精神品格和外部表现特征所构成。内在精神品格与学校的发展历程、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人文脉络、地域熏陶等紧密关联,通过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成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自觉践行、传承发展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发挥着引领、规范、凝聚、激励等重要作用。外部表现特征指大学外在显现的可视化、可量化的指标、数据和形态。内在精神品格是根本,外部表现特征是形式,内在精神品格决定外部表现特征。内在精神品格越出色,外部表现特征会越好,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的能力与水平会越强,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会越高。因此,高校必须尊重大学发展规律,更加重视内涵建设和精神品格的提升。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是国务院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建校近百年间,受“工业救国”“教育兴国”使命感召,应国家工业布局需要诞生,承“高而瘦”办学理念浸润,得黑土文化和燕赵文化滋养,经改革开放举校南迁洗礼,特别是学校两次搬迁、三次创业、划转更名,发展之路几多艰辛、饱含沧桑,一代代东重人、燕大人上下求索、不懈奋进,涵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品格: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卓越品质,心系祖国、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在这种精神品格的引领下,30余万燕大(东重)校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涌现出了以周铁农、张春贤、丁薛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田永君、黄庆学、段广仁为代表的两院院士、学术名师,以李书福、朱兴明等为代表的商界精英等,在不同领域为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中国大踏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高等教育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国家战略、时代大势。作为一所始终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己任、旨在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百年老校,燕山大学勇担时代使命,通过成功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近期发展目标和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八条办学方略”“八项重点任务”的奋斗路径和策略措施。今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燕山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文件,这在全省前所未有,学校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同时学校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一项改革必然触动深层次的利益格局,必然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燕山大学也正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历史关口和“节骨眼”上。在这个关键特殊时期,要打好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动战、早日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实现燕大百年来的梦想,只有大力弘扬燕大人身上与生俱来、熔铸在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和家国情怀,才能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激发和凝聚起全校上下一起加油、一起努力、一起拼搏的磅礴力量,朝着既定目标只争朝夕、砥砺奋进。

传承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

回顾燕山大学从北国雪原到渤海之滨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百年办学历程,几代东重人、燕大人始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困难条件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创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时,楼无一栋,房无几间,创业者们住在“干打垒”的陋室,顶着肆虐的风沙和零下30多度的严寒,边劳动建校,边教学科研,创造了艰苦条件下高起点办学、20年跻身全国重点院校的奇迹。面对骄人成绩,东重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直面问题,主动求变,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勇立潮头敢为先,创造了学校跨省整体搬迁办学的壮举,硬是在桃园地里和荒山坡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铸就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燕大精神。也正因此,奋斗成为融入燕大人血脉中鲜活的精神基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唯有拼搏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希望所有燕大人通过这场疫情,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抓住人生际遇,接受时代考验,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加油干,推动学校各项改革提速增效、“双一流”建设举措落实落地,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让奋斗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

发扬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燕山大学传承、发扬了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从严治教,严谨治学,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建校伊始,学校与哈工大一样,实行考试、补考、留级、勒令退学制度,对主要课程进行口试和面试,学生须通过“三堂会审”考核方能毕业,治学严谨可见一斑。工程教育一直是燕山大学的传统和特色,学校与中国一重产学研密切协同联合培养人才,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没有拘泥于传统,坚持与时俱进,在国内率先引入CDIO和OBE教育理念,开展三级项目式教学,推进新工科建设,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由于工程教育优势突出,学校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2016年代表国家接受国际专家观摩考察,为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对学生的“多向锻造”、耐心打磨,注重培养学生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学校被誉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毕业生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

匠心筑梦,实干兴邦。走进新时代,燕大人将一如既往坚守和发扬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学习和工作用心执着,始终充满热爱与激情;对产品和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并不断创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贡献“燕大力量”。

追求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卓越品质

燕山大学延续哈工大传统,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年坚持“高而瘦”的办学方针,集中精力办好几个国内独有的顶尖专业,继而由一所专门工科院校,成长为一所以工为主、八大学科门类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纵观学校百年办学历程,追求卓越始终是一代代燕大人薪火相传、执着坚守的“精神密码”。燕大人将目光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学校中国科学院田永君院士及团队合成了硬度超金刚石的世界上最硬的新材料,正在打造世界顶尖的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努力在塑性陶瓷、静高压技术等方面研发出一批“杀手锏”技术,解决我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19项,科研成果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学校错失了“211”、“双一流”遴选等机遇,但燕大人没有气馁,心里始终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始终坚持以“国家队”的标准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在反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上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全体燕大人精神振奋、干劲十足,正朝着“双一流”和“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拼搏奋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燕大人必须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学习田永君院士二十年如一日潜心超硬材料研究的科学家精神,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永葆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进取心,勇攀科学高峰,把更多更好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把更多更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矢志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贡献。

熔铸心系祖国、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

1958年,为了向新中国输送掌握现代重型机械制造技术的高级建设干部,500多名哈工大师生从大城市来到地处边陲的富拉尔基,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行业院校,拉开了东重人、燕大人矢志报国的序幕,先后创造了中国第一台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H型钢轧机、六辊冷轧板机,第一根波纹腹板H型钢,第一条双层金属卷焊管机组,第一套冷轧带钢厚度液压自动控制系统等一系列的中国第一,为我国重工业奠基和重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燕大人更是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参与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水压机和核电锻件、国产航母、C919大飞机、中国天眼、北斗系统、神舟飞船、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核心部件研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燕大智慧和力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辛,燕大人“匠心为国铸重器”的初心、梦想和担当始终如一。当国家有需要时,燕大人总会勇敢地站出来,展现出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燕大人第一时间为湖北4家医院捐送了200多万元医疗设备,为塞尔维亚合作伙伴捐赠防疫物资,王大伟校友牺牲在抗疫一线,危难之时体现了燕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燕大人要始终坚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建功立业新时代。

百年薪火继,勇做追梦人。走在开启燕山大学新百年的浩瀚征途中,燕大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赤诚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在各自岗位上精益求精、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守望着燕大的梦想与祖国的未来。

(作者 赵险峰 为燕山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