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运行确实带来冲击。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六保”,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精准把脉后的靶向施策,意义非凡。
“保”字托底,方能行稳致远启新程。面对“极不寻常”的一季度经济指标,世界在追问,国人在关心,中国号巨轮能否劈波斩浪,继续稳步前行?而“六保”的提出,指引我们走上一条承压求变、危中寻机之路,以无惧风雨的韧性和稳健前行的步伐,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首先,保居民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就需要持续激发供给侧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方案,催生新业态、新动能、新产业,回应需求侧的新需求、新变化。其次,保民生、保基层运转等就需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发挥好其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减震器”和“压舱石”作用。
“稳”字当头,方能乘风破浪潮头立。稳是大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审时度势、谋定而动,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守牢民生底线,也要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把静水流深的稳劲与乘风破浪的干劲结合起来,聚焦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重点环节,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稳增长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大“六稳”工作力度,驰而不息改革,奋发不止创新,坚定不移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保”促“稳”,方能蹄疾步稳迎春来。以“保”的举措,促“稳”的发展,并不是要全面退防,而是要在稳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将防线布在问题之前,实现关口前移。 “保”是保运转、保底线、保根本,“稳”是稳经济、稳人心、稳大局。无论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有为推行财政政策,还是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坚定扩大对外开放,都是在稳中有进的基调中,以“保”促“稳”,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以“中国之治”的生动样本应对风险挑战。(作者:吴冀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