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评“疫”】抗疫防疫中的底线思维

1581231442830

“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人民的答卷”主题征文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虽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严格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严防与严控两手抓,责任不减,要求不降,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充分体现了“形势越好,越要保持头脑清醒,越要增强忧患意识”的底线思维原则。

所谓“底线思维”,是指在处理重大事件或者突发情况时,科学预测其最坏结果,同时尽力化解风险,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中多次强调底线思维的重要性。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其中,底线思维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的一种科学思维能力。底线思维的重要性,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思维的必然要求和主要体现,更在于它是一种全局性、战略性的大逻辑。把握底线思维,就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显著成效和阶段性胜利,既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强大动员能力的体现,更是底线思维原则贯彻的结果。底线思维在抗疫防疫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首先,底线思维是一种着眼宏观的战略性大逻辑。底线思维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疫情防控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唯有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危害,全国一盘棋进行战略性的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危机意识,用大概率思维来应对小概事件,研究制定好宏观的疫情防控方案,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可能出现的新发疫情,才能逐步形成战胜疫情的压倒性态势。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疫情爆发之初,党中央紧急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统筹调度力度、保证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凝聚起齐心协力、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正因为如此,才有效防范、处置了疫情防控中的各项风险,有力应对和化解了各项挑战。现在,虽然我国抗疫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全球抗疫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疫情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

其次,底线思维是一种具有风险意识的谋事方略。“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都想透,注重风险防范,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虽然我国疫情高峰已过,并不代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彻底胜利。我们还应看到,全球抗疫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境外输入”形势严峻,内部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风险依然存在,尤其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推进,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比任何时候都来得紧迫。这就告诫我们务必要增强预判和忧患意识,更加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只有始终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才能有效化解未来的风险挑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第三,底线思维是展望未来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底线思维方法中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对于我们走向未来具有不可缺少的启示和引领价值。它要求我们在精准把握事物变化脉络的基础上,要以超前的眼光观察未来演化趋势和方向,冷静思考,做出适当的预见。然后,先行一步,布局谋篇,在复杂的疫情局势发展中牢牢掌握防控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从变化中看到发展,于发展中谋“未来”,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深邃目光,是一种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对于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国家着眼于更高要求和更长远大局,迎难而上,直面问题和挑战,对于病毒源头的找寻、特效药和疫苗的研发、输入型病例的管控、病例的复发和人们心理问题的疏导等关系未来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没有半点松懈。以更加真诚求实的态度、更加周密严谨的考证来探寻解决方案,防范潜在风险。宁可备而不用,万不可用而无备。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底线思维不是一种望文生义的消极思维,而是一种坚守底线,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积极发展型思维。它体现了主动与被动的辩证法,是“守”和“为”的辩证统一,“守”是为了更好地“为”,而“为”才能更好地“守”。抗击疫情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我们“守”的底线。《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既是一种理想目标,也是一种底线要求。运用底线思维,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做好防守,才能进攻;所以,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掌握主动,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有守有为”,争取最大胜利。

底线思维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论创新,它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思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洞见和战略性智慧,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未来可能的重大风险,才能全面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彻底胜利和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作者:李慧华,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抗疫   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