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党建+”要加到实处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建也遍布各行各业乃至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引领指导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说党建无处不在,很多地区和行业也都提出了“党建+”的模式,党建+网络、党建+经济、党建+社会治理等等,衍生出很多“党建+N”的模式,这本来是积极的,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出来,但有的地方,形式主义也趁机钻进了“党建+”模式,把“党建+”搞成形式和花架子,把“党建+”的模式当成一层油彩,这就本末倒置了。因此,无论党建加什么,都必须体现在“实”字上,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首先,“党建+”模式,加的根基要实。如果党建加上的是一个不实,甚至根本没有开展的工作,那么不过是把“党建+”当成了形式,依旧是形式主义的思维模式在作怪。党建加上的内容丝毫不能虚,一定要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是切实服务于生产生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让党建参与融合进来后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提升工作成效,把党建引领指导和促进工作的作用摆在大家面前。

其次,“党建+”模式,加的过程要实。过程也不能虚,要找准党建融入的最佳切入点,而不是生搬硬套把党建套上某个工作就算“党建+”了,必须研究党建工作和加入的工作两方面的特点、结合的方式、手段,才能更好激发两项工作相互促进。要找准发力点,而不是大而化之,套上一整套的党建,意图把党建所有的工作都塞进去,这个融合的过程也需要讲科学,必须实实在在,不能搞成“两张皮”。

最后,“党建+”模式最终的效果也必须是实的。党建是“核”、是“芯”,党建加入某项工作,是统领指导、是协调联动,绝不是包办和替代,机械地把“党建+”等同于把某项工作转给党建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来具体抓,那绝对是越俎代庖,不仅达不到预期,最后的效果恐怕也不会实。最终的效果实不实在应该成为检验党建+某项工作是否达到目的的标尺,如果最后工作成效没有得到提升,或者二者并没有真正融合、相互促进,那么就还是虚的,应该反思,倒推前面的环节是否“实”,是否有问题。(富民县散旦镇党委—李伟)

[责任编辑:us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