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决定》指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为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所充分认识,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前提。

一、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在《决定》中,制度是“出镜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在汉语语境中,所谓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则、法令、礼俗等规范。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或集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或体系。制度有好坏之分,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也有完善和不完善之别,完善的制度被称为成熟和定型的制度。一个国家各个领域、部门、层面等所有制度以一定的结构有机组合成国家制度。国家制度通常都具有系统性、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

中国的国家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具有国家制度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本质特征:

政治性或叫阶级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出我国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于不断实现全国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国家制度。

科学性或叫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本质和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决定》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既符合理论逻辑,也符合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也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在探索建立、遵从执行、完善发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奋进征程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充分说明这个制度具有科学性或真理性。

人民性或叫目的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鲜明价值取向,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一切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明确目的性。《决定》再一次郑重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使命、如一的为民情怀,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或目的性的明确表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逻辑,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逻辑。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制度建设依靠人民,制度实施为了人民。

开放性或叫借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生成逻辑。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作用,为我们今天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自信底气。正像《决定》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人民在制度建设中坚持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制度建设成果,但不是要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扬弃。同时重视学习借鉴外国创造的一切优秀制度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满怀豪情地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吸引借鉴外国优秀制度文明,不是要照抄照搬外国制度模式,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创新性或叫发展性。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因为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为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有些制度还不够成熟需要定型,有些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修改或废除,随着新技术新事物新领域新业态的大量出现,也需要及时创立新制度加以治理和规范。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体系,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

正义性或叫道德性。在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交往中的政策制度中,中国持有人类关怀、人类优先、世界共赢、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承诺永远不称霸,世界上的事,各国商量着做办;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出钱出力,帮助他国修路架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各国交通互联互通,促进全球交流与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和平发展;中国主张多边主义,倡导各国承担应尽国际义务;中国主张国际诚信,小大无欺。中国的理念、中国的主张、中国的倡议都站在了世界道德制高点。长此以往,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

二、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决定》在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演变、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这13个方面显著优势的概括,全面而具体,精辟而深邃,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对自己制度的清醒认识和正确评价;这13个方面显著优势,足以说明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13个方面显著优势,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除了这些优越性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一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持续创新的制度优势。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高度重视理论创新,每五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党的总书记向全会做一个工作报告。这个工作报告总结吸收前五年全国人民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战略举措。报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每次都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今后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也为全国人民的工作提供了基本的遵循。用创新理论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发展共识,促进事业进步,也是中国的一项独特制度优势,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二是中国特有的干部培训制度优势。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干部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培训制度,主要是在全国建立起各级党校,通过党校对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政策、业务知识、战略思维、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持续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素养和党性,“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通过各级党校培训培养干部,也是我们党的一项独特优势。

三是中国土地公有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过对旧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其中一个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实现了公有,也就是说我国全部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用集体、单位或公民正在使用的土地。这一条就为中国大规模、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在许多国家土地是私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常常寸步难行。如奥巴马当美国总统时,曾说要学习中国修建高铁,他做了8年总统,这期间,美国一公里高铁也没有修,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中国土地公有的制度优势。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优势。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政治学习、理论宣传、学校开设思政课程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等方式。“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保证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打牢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保证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也很好保证了青少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取得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保证。中国制度的优越性需要长期的实践来证明、长期的实效来说明,还要通过与旧中国的制度效能的比较、通过与外国制度的效能比较来说明。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才使中国人民有了制度自信的充足底气。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可、认同、尊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执行、维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变为治理国家的强大效能,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