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心理健康有标准,如何去做你最关键!

生活中,我们偶尔能听到在与他人打交道时,因其言谈举止“不正常”,被骂上一句“神经病”。显然,“神经病”是被认为是异常的,或者,有时候我们干脆被叮嘱不要和某某人过多来往,因为此人“心理不健康”。那么,相对于这个“不正常”、“心理不健康”,“正常”、“心理健康”又指什么呢,它有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标准?

当然有,一起往下看——

心理健康有标准吗?

对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并无一个普遍模式。对于不同的人,心理健康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中,其反映心理健康的特点也可能是不同的。马斯洛曾在与米特曼合著的《变态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过如下十一点:

①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与个人的成就有“有价值”感。

②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份夸耀自己,也不过份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④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幻想。

⑤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特别不应对个人在性方面的需要与满足产生恐惧或歉疚。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作过份的否认或压抑。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及个人生活目的中宜含利己与利人两种成份。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⑩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接受团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或动机。

⑪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作过份的阿谀,也不过份追求社会赞许。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所必须注重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也是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因每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遭遇的问题各异,也就没有一套用于各人而皆准的方法。所以下面介绍的原则或方法并不见得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去做,因为生活本是一种艺术,运用妙否,全在乎心。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心理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悲自怜者因幼时的过份依赖,竞争中的多次失败,由此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是焦虑增剧,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因此故作怪状,与人为难,在别人无可奈何的眼光中来肯定自我的价值,于是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是反抗社会,害人害已。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实是一种极度自卑之人,但他们不像自悲自怜者那样因自卑而关闭自我、自怨自艾、自叹不如;而是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只是不为。他们所持有的自知是“我行—你不行”。于是,呐喊着“我知道一切”,却连自己也不认识。结果是欺人一时,欺已一世。自信自强者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从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无根据地说“不在话下”。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也深怀尊重,他们认为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是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于是他们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庄大道,其结果是充分认识自我,发挥最大潜力。

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否面对现实是心理正常与否的一个客观标准。心理健康者总是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一则他们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则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异常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而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任他人去说”的精神,若常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便会失去自主性,焦虑也由此产生。人生活在现实之中,没有一个人不被评说。所谓“人品”之“品”便是三张嘴。在那风气不正的环境中,人品之好坏,常是由人说成的,所以做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若老是考虑“对不对得起别人?”“别人会如何看我?”也就失去了自我。看上司的脸色办事,看朋友的面子说话,四面讨好却可能落得四面楚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朋友忠告。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只会落得形影相吊、无人理睬的境地。

3.结交知己,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人是群居动物,与人群一起不只是可得到帮助和获得信息,还可使我们的苦、乐和能力得到渲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健康。试想:一个人若遇到新婚之喜、乔迁之喜,或晋升职务、发表佳作而无人祝贺,其滋味如何?又试想:一个人若遇丧事之苦、病痛之苦、或工作不顺、夫妻不和而无人安慰、无人倾诉衷肠,其滋味又会如何呢?仅就心理健康而言,人也是需要朋友的。与人相处之时,正面态度或情绪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应多于反面态度或情绪如仇恨、怀疑、畏惧、憎恶等。人生是美好的,与人相处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工作的最大意义不限于由此获得物质生活的报酬,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它对个体还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工作能表现出个人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平常琐事(如写篇小文章、修理家用电器等),还是从事长期性的职业工作(如培养一届学生、训练一支球队等),都能获得一种成熟感。自己做的玩具、自己缝的衣服、自己打的家具等,都会觉得与买的就是不一样,这是因为它代表了你的“成就”。二是工作能使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个人在团体中要得到接受和承认并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工作成绩便是与人比较的最好标准。

由此,我们便知道了为什么有人说“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老年人,常常有严重的失落感。为适应这种新的环境,最佳的方法就是重新工作。于是许多退休老人又去寻找临时工作,或做点小生意,或整日栽花锄草、修理家用小玩意。就是在心理治疗的方法上,也有所谓异常者获得成就的满足、发现自我价值,从而达到正常适应。

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依靠自己,心理疾患的治疗除需有心理医生的指导外,也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心与毅力。如果掌握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知识,我们不仅能随时关心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还可随时修正自己行为。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心理健康   关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