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校安全风险防控 > 智库研究 > 正文

宗春山: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教育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今每当有关于儿童的热点话题出现,都能成为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前不久,浙江省提交的《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中,针对家长让孩子当“童模”从事高强度劳动等现象,明确父母不得利用未成年人从事有害其身心健康的商业活动。此外,国外也推出了引导孩子做家务的APP,针对这两个热点话题,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对宗春山进行了采访:

记者:童模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在浙江省更明确要求禁止儿童从事重体力劳动。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引导孩子做家务的APP。针对这两件事,您觉得家长及学校在培养小朋友的时候,怎么取得一个更好的平衡?

宗春山:这两个事件,一个关乎于政策法规,一个关乎于APP的使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关于童模问题,它除了反应儿童参与重体力劳动问题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儿童模特这一行为将暴露在成人视线和舆论的评价之内。因此,对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说,应该说很不健康。

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对于儿童家务劳动这一问题似乎不是很看重,甚至潜意识认为,家务就应该成人来做,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不能再让他们做家务。但国外有所不同,引导儿童做家务APP的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我认为,参与家庭劳动是一个很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而且这两个意识还可以应用于学习方法上。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的目的普遍是为了父母的奖励、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我们称之为外驱力。等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就会开始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学,“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是内驱力。从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哪些事情是“我”该做的,哪些事情“我”能够承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一种坚持。

所以让孩子做家务的APP,我认为很新颖,因为它有一个体验感,那就是“游戏化”。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干家务?因为家务枯燥、乏味,而家务APP很像一个游戏,通过互动可以获得奖励,这本身就符合如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孩子在使用APP的同时,把他们自身的习惯、责任感和参与感都调动和培养出来了。这本身就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今天探讨的两个话题,可以说它们的目的和作用非常明确,就是要引导儿童健康的成长。如今,国内出台了很多关于儿童保护的相关条例,我希望对于儿童的保护特别是法律法规的出台要常态化,因为儿童的保护应该说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记者:好的,感谢宗老师的解答。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宗春山   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