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校安全风险防控 > 智库研究 > 正文

宗春山:与孩子制定规则不应采取极端处罚的方式

周末,没有完成妈妈布置的学习任务,6岁的女儿被单独留在家中,自己泡粉丝填饱肚子,接着写作业.......近日,一位博主的微博引发了一场对幼儿教育方式的热议——“处罚式”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值得推崇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宗春山老师:

记者:宗老师您好,这段被网友热议的“处罚式”教育方式,您怎么看?

宗春山:我觉得现在很多所谓的“虎爸虎妈”博主,提出的教育方式都是博人眼球,甚至有些教育方式还很极端,所以大家围观的一个原因是苦于寻找不到好的育儿经验,另一个原因则是想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管她是育儿博主,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在教育未成年子女时,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家庭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就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我认为,第一,在教育未成年子女时,一定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家长作为监护人,也要把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如果一味地惩罚、体罚,导致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那显然就出现了问题。

这条微博被热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博主和孩子制定的“规则”。这触动了很多家长的“心病”,因为大部分家长会发现,在自己和孩子制定“规则”时,孩子往往不遵守,这时父母就束手无策了。但是这个“规则”背后,其实很多都是“不平等条约”。父母利用自己的权威,一厢情愿制定着“规则”,孩子并没有充分地参与,往往表面同意,但内心却并不认同,所以就不愿意执行。

因此,家长在与孩子制定“规则”时,要意识到有规则就有罚则。第一,罚则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罚重了,比如这个博主,孩子距离你千里之外,一旦有危险,监控是没有用的,风险瞬间就发生,很容易有严重后果发生。第二,“规则”只有对孩子的罚则,有对监护人的罚则吗?孩子做不到,监护人是不是应该也承担责任呢?比如很多孩子玩手机,家长把手机扔了、砸了,就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或者孩子也跳下去了。

所以规则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如何掌握合理弹性,这就是我们教育心理学中常说的“行为训练”。行为训练中要有一个“刺激物”,这个“刺激物”一定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比如一家人去一个地方玩,也许孩子对玩并不感兴趣,更渴望在家里玩,或者和朋友玩。如果家长拿这个当刺激物,显然就没有意义了。以前也有一种理论,我们称之为“动力”,家长通过惩罚,让孩子感到害怕,迫使他们去完成一件事,但是这样的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被推翻了。

如果孩子因为喜欢一件事,而去做,就会很快乐。前不久一个学校开学,老师跟家长讲:“别相信专家的话,学习就不快乐,快乐就不属于学习!”我觉得学习首先要快乐,新的动机则是追求快乐,这才更值得我们去推崇,去探索,去使用。

因此,一些选择“处罚式”教育方式的家庭,用惩罚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表面看孩子可能会害怕,会紧张,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伤害,那就是对大脑的损伤,因为这种极度的恐惧、慌乱,对大脑的损失是非常大的,这也是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所以我觉得这个博主的教育方式是错的,是不值得推广的。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
标签: 宗春山   虎爸虎妈   惩罚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