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水平如何提升

核心提示: 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误导,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异化。为了将这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重新引入正轨,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水平,需转变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优化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延伸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完善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体系。

【摘要】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误导,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异化。为了将这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重新引入正轨,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水平,需转变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优化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延伸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完善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体系。

【关键词】青年群体 精神生活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提升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水平能够促进青年群体成长成才

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水平,为青年群体提供心理支撑与目标指引,丰富青年群体的生活内容,从而促进青年群体成长成才,对于实现青年群体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水平能够为青年群体提供心理支撑。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新时代青年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在价值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等方面所面临的冲突也日益激烈,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层面的焦虑和困惑。在此背景下,通过提升精神生活水平,为青年群体提供心理支撑,已显得尤为迫切。

提升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水平能够为青年群体提供目标指引。青年群体大多刚刚步入社会或即将步入社会,处在创造人生的初期,在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目标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人生目标思考属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提升精神生活水平,显然能够促进新时代青年更好地认识人生的目标与生活的意义,引导新时代青年摒弃不健康的人生态度。在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中,新时代青年终将明确人生的目标与生活的意义。

提升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水平能够丰富青年群体的生活内容。青年阶段不仅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相较于沉溺在自我意识中的少年阶段以及肩负着家庭责任的中年阶段,青年阶段还是最能够自由支配时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群体如果能够拥有较高水平的精神生活,必将更加懂得探寻生活中的美,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质。

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存在理念偏差、渠道狭窄等问题

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存在偏差。由于部分青年群体对于人生的价值尚缺乏正确的认知,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价值追求,导致其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诱导,形成错误的精神生活理念。同时,由于一些教育主体未能充分尊重青年群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引导青年群体产生政治自觉,更无法提升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这也将使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出现偏差。

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亟待优化。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消费意识较弱,既未能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提升精神文化素养,也未能进行合理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导致精神生活水平难以显著提升。此外,部分青年群体未能正确看待网络社交的意义,反而对网络社交形成依赖性,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显然制约了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境界的提升。

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相对狭窄。由于精神生活设施不足,青年群体往往缺乏必要的精神消费服务平台,难以体验到高水平的精神生活。同时,一些学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未能重视青年群体的闲暇生活,忽视了开拓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渠道的重要性,导致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相对狭窄,精神生活水平难以显著提升。

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体系不够完善。个别地区的党委和团委忽视了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的意义,未能对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建设予以科学引导和部署,也未能将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融合起来。此外,由于舆论宣传力度不足,部分青年群体在体验精神生活时还缺乏自觉抵制腐朽、不良文化思潮的意识。

转变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优化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

转变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强化思政教育力度。首先,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群体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其次,整合青年群体的多元化思想,引导青年群体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舆论宣传力度,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引导青年群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心信念与价值追求。最后,加强对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群体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人生追求;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群体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侵蚀。

创新思政教育理念。首先,树立主体教育理念,尊重青年群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认识到青年是具有自主意识的独立个体,促进青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政治自觉。其次,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在网络空间中打造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充实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境界。最后,树立教育质量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与渗透力,提升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确保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质量符合时代需求。

优化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丰富青年群体的闲暇生活。一方面,应当引导青年群体形成科学的精神消费意识,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精神消费过程中积累知识,提升精神文化素养与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应当引导青年群体合理进行精神消费,陶冶高尚情操,提升审美意识与精神生活质量。

促进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一方面,应当引导新时代青年正确看待网络社交的意义,主动适应思想行为与精神生活出现的变化,借助新媒体手段,探索精神生活开展方式。另一方面,应当尝试搭建“微信论坛”“微信公众平台交流群”等网络交往平台,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境界,完善青年群体的认知方式、思维观念与价值理念,推进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促进青年群体的全面发展。

延伸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完善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体系

延伸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服务体系不仅包含了管理服务、保障服务,也包含了精神消费服务。学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需要优化精神生活设施,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人文关怀,创设精神消费服务平台,广大青年群体能够在学习、工作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体验高水平的精神生活。

建设优质文化。学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需要丰富青年群体的闲暇生活,加快推动青年群体进社区,提升青年群体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开展“月满中秋,情暖空巢”“中国梦,社区情”等思想内涵较为丰富的精神活动,陶冶青年群体的情操,提升青年群体的道德境界,将新时代青年培育成为生理与心理都积极健康的全新一代。

完善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运作。一方面,各级党委需要从全局层面出发,将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放在战略高度,强化对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的引导与部署。另一方面,各级团委需要明确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划分,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形成合力,将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合起来,分析与化解青年群体在精神生活中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促进青年群体精神生活建设。

完善物质保障与资金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加强精神生活平台建设,例如文体活动平台、文化精准服务平台等,为提升青年群体精神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关怀,在资金层面加强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促进青年群体发展的奖助政策,例如“青年成才奖”“青年科技奖”等,激励青年群体发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提高舆论宣传力度。学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需要坚持传播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科学先进的精神理念,切实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引导青年群体深入生活、走近群众,主动参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活动,积极抵制腐朽、不良的文化思潮,切实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

(作者为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万美容、吴明涛等:《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青年精神生活异化之域及重构》,《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②孙留涛:《自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审视及其质量提升策略》,《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③闫方洁:《“世俗化”与“崇高之殇”:从自媒体景观看当代青年的双重精神图景》,《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3期。

责编/潘丽莉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精神生活   群体   水平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