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调查研究 > 课题研究 > 正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又进入守正创新、深化拓展的历史新阶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际,提出的一个崭新论断和时代命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诞生之日始,就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自身发展与建设的光荣使命。在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实现这一美好目标的主体力量。这一观点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义:一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文明本质上是实践的,“生产者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鲜明的红色阵地属性,始终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等功能,这些都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既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其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是什么?从理论上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其终极目标是构筑精神家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范畴,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在终极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从价值目标共通性出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有以下三条逻辑进路。一是在协同互动中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国特色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之中,二者是协同、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二是在相互嵌合中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结构、特征规律重构嵌合,形成包含思想引导、道德建设、文化熏陶、社会风尚四个有机协同子系统,进而构建一个全新的系统结构,实现1+1>2的效应,最终实现共同目标。三是在平台资源整合中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五大平台与公民精神文化生活平台,构建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平台溢出效应。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如何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遵循前面分析的理论逻辑,基于实践的视角,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一是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对接精神生活需求。依托文明实践网格,开展分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是整合文化阵地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破各类文化资源自行一体、封闭运行状态,构建文明实践文化共同体,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三是贯通道德规范与生活实践,提升人民道德素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之间的融通衔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生活化。四是构建文明风尚促成机制。通过“思想教育+移风易俗+典型评选”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张玲娜,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北京联合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划研究所主任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