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区高速城际轨道交通是支撑湾区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
高速城轨对湾区发展意义重大,但也存在一些对区域经济影响和利益关系的疑虑,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
第一个疑虑:湾区高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会否导致类似东京的虹吸效应?
日本有三大都市圈,即东部的东京都市圈,中部的名古屋都市圈和西部的大阪都市圈。20世纪上半叶,大阪曾经是日本人口最多的城市。随着1964年开始新干线铁路的建设,东京都市圈的产业和人口增长都超过大阪都市圈,GDP和人口首位度都有所提升。2017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和GDP在日本占比分别从1970年的35.7%、23%左右上升为39.9%和28%左右,出现了所谓的虹吸效应。据此,一些周边城市担心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资源继续向核心城市集中,使周边城市更难发展。笔者认为,粤港澳湾区与日本的情况完全不同,高速城际轨道交通不会导致湾区核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恰恰相反,通过湾区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集聚,湾区产业和人口均能够得到更好配置。
首先是人口因素。日本总人口不到1.3亿,且呈现负增长,因此不同城市群之间出现此消彼长的虹吸效应。而我国有超过13亿人口,并且处于人口城市化的中期,大量外部人口进入湾区。目前湾区人口一个重要吸纳机制是核心城市吸引全国人口,然后向周边梯度推移。通过核心城市在产业和人口集聚与扩散中的引擎作用,可以带动整个湾区的产业和人口发展。
其次是土地因素,湾区核心城市除广州外,土地面积狭小,产业和人口密度大,存在向外转移的需要,不可能再通过虹吸效应吸纳周边的产业和人口。
再次是距离因素。东京与大阪的距离为550公里,到名古屋直线距离约为260公里,分属三个不同的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严格来说是一个大的城市群。即便是广深两大核心城市,距离也不到150公里。在城市群内部,人口实际上呈现向密度更低的周边转移的趋势。因此,不会形成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相反,可以发挥核心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集聚和溢出效应,而这正是城市群发展的内在机制。至于湾区对全国其他地区人口的吸纳和集聚,则是城市化的应有效应和正常结果。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引导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群集聚的过程。
第二个疑虑:湾区高速城际轨道会否造成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
房价高企,营商成本高,是湾区核心城市的一大问题。将高速城际轨道与周边城市联结起来,有利于引导人口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破解营商成本过高,推进湾区整体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临深片区开发的商品房有上百万套,由于交通不便,绝大多数处于空置状态,如果有高速轨道交通,相当于在湾区内投放了百万套政策性住房,对提高湾区整体人才吸纳能力效应明显,也将极大带动相应地区的城市发展。高速城际轨道交通会有效降低核心城市的住房成本,但不会引起房地产的大幅波动,理由如下。其一,城际轨道规划建设周期长,完善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如此长的时间周期,可以消化价格的波幅。第二,从房地产供需来看,粤港澳湾区有将近6万平方公里,加上湾区周边地区,土地供应充足,只要加大土地供应,防止房地产炒作,同时通过划定产业用地红线,保证足够的产业用地,可以有效抑制湾区内其他城市房地产价格和营商成本的过快增长。事实上,东京都市圈在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一直维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