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3)

公共文化服务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文化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文化领域中政府最应关注和重视的内容。它不是精英文化服务,也不是艺术家文化服务,而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文化。

从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出发,有五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推进。第一,以区一级为中心,缩小地域单元,减少行政层级,充分考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半径和可获得性。第二,着眼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充分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第三,以社会化路径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好不好”“精不精”问题。第四,政府作表率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充分释放中央、市、区三级文化资源效能,在全社会形成带动效应。第五,开展面向2035年、2050年的公共文化国际比较研究。

面向未来,北京公共文化服务应重点解决覆盖面和适用性的问题。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明确服务项目、支付类别、服务对象、质量标准、支付责任等要素。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在基层文化点的布局和质量上发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区和街道之间设置一个层次,建设地区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体现国际先进理念和潮流。实现高质量发展,从管理到运行,从内容到方式,更好地向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方式现代化,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体现引领示范作用。

打造跨界时代的国际网络文化之都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展望2035年,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由技术、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跨界融合时代。在这个大场景下,文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供给能力、传播能力和承载能力的全元创新和结合驱动。

现阶段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设依然是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过去十几年互联网文化和传媒的发展实践证明,传播能力直接决定着文化的话语权。北京在这方面的布局未来应考虑三个发力点:一是抓模式输出,比如北京在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面已经形成样板,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可复制的模式,就能形成带动北京文化产业输出、技术输出、资源输出的龙头。二是服务好行业领军企业,北京创业综合成本偏高,建议考虑在全国建立一批联合创新区,将一部分创新创业项目放在这些地区,但可享受北京科技文化政策的直通车,形成北京市文化产业大环境的延伸。三是面向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通过平台建设、人才聚集、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打造区域性龙头。

在承载能力建设上,由于数据资源将成为跨界融合时代的基础资源,成为大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利用工程或平台的方式,加快推动以亚文化圈为主题的数据资源建设,精准细分文化社群,把北京地区和北京所引领的互联网公司、广电部门、实体场馆、电信运营商和社群代表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源都联结起来,形成文化多维度场景的立体数据汇聚大生态。整个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机构参与,还要通过模式创新把北京居民、北京文化圈辐射的社会各方面人士都组织起来,形成全民共建北京文化数据、共建北方文化数据、共建中国文化数据生态的局面。这一大生态的建立将在文化数据上形成资源集聚、方法创新、标准制定和人才队伍的独特优势,提前布局新时代北京文化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跨界融合时代将出现媒体泛在化、文化泛在化趋势。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力。现在有小的创业团队抓住“文化IP带动消费”蕴藏的商机,推动网红现象同产业制造企业直接结合,这是文化泛在化的典型案例。北京应布局互联网+全国制造、文化+全国消费的专项示范工作,立足设计、研发优势和文化、人才优势,定向扶持一批工业文化、工业设计、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跨界服务团队,打造面向垂直领域的文化创新高地。

北京作为互联网基础资源和管理资源富集的地区,在网络文化的供给上应有所作为。立足全国、面向全球,破解国内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零敲碎打、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国内资源向北京聚合来支持中国文化向外的延伸。打造具有鲜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特色的城市意象,像巴黎输出浪漫、纽约输出时尚一样,形成中国意象鲜明的文化输出内容,把北京本地的品牌打出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研究价值体系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为什么保、保什么、怎么保三个方面看。“为什么保”中央精神很明确,“怎么保”“怎么传”各界谈得比较多,而关于“保什么”“传什么”则应该做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

从文化建设来看,实际上我们有一个任务,就是讲述中国故事,讲述北京故事。什么是中国故事?就是中华文明的特征,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文明是有代表性的。那么,北京有什么样的代表性,有什么样的特征?有必要做一个价值体系研究,形成系统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后续的保护传承和文化建设。

北京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者,是传统文明融汇交错的地域,是金元明清800年来的政治中心,具有讲求礼制的独特城市空间秩序。从周口店到当代,从政治、文化、地理等,每个方面都有它的特征和具体物证。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支撑一定的价值特征,包含着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最后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展现出来。

价值体系研究要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打破文物、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界线,从全市层面来整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源。第二,看北京要从中华文明来看、到世界语境里看。我们发现,离开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华文化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去解读中华文化,跳出自言自语的状态。第三,参照世界遗产路线,在比较中建立北京价值体系的特征。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中通常要切几刀做比较:第一刀和同期历史文化比,第二刀和中国境内同类比,第三刀和东亚地区相比,第四刀和世界同类比。原本熟悉的特征在比较的视角下更能突显特点,北京的文化价值特征也能在比较中更加清晰。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首都   文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