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浅析消防员应激心理创伤的危害、预防及干预对策(2)

二、应激心理创伤的表现形式

应激反应是随着进化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短暂且轻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引起轻微的身心兴奋效应,有助于机体参与到积极性、创造性活动中去。但是,长期的过度的应激反应则会使人出现心理问题,危害身心健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消防员从事自然灾害救援、事故救援、火灾扑救以及事故原因调查和可能面对的恐怖活动处置,都属于创伤性事件并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创伤应激障碍。通过对消防员战前、战时和战后心理特征以及应激反应状况的观察,消防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悲观焦虑情绪、强迫症状等等,甚至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消防员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激反应中的心理变化。1、情绪反应。消防员应激心理创伤的情绪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焦虑。表现为一种状态焦虑,即和应激源有关的焦虑;另一种是人格中的焦虑,即由于长时间的处于焦虑状态,形成了焦虑性的人格。(2)抑郁。出现下列症状:悲伤、无望、增加或减少食欲导致体重的变化、睡眠习惯的改变、疲劳感、自罪感、自杀念头等。(3)无助感。它是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而又无法摆脱,只好听之任之,无可奈何。2、记忆侵扰。创伤性事件和灾害事故现场的画面,会像放电影一样在消防员的脑海中反复重现,但有时部分受创者会完全“失忆”,好像创伤性事件从未发生过一样,这部分失忆的内容却会出现在梦境中,并且不断重复,具有高度的真实感。3、禁闭畏缩。是指消防员在受到威胁和处于应激过程中完全屈服放弃的状态,并引起一系列心理防御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面对现实环境时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功能上的崩解和自我人格解体。情绪的麻木和失调,调节能力降低,似乎感觉不到痛苦,不能应景生情;思维压抑,出现思维堵塞,停止主动行动、判断功能丧失;感知觉系统发生变化,如痛觉的丧失等;人际关系紊乱和社会支持系统崩溃,正常人际交往处于高度戒备和警惕状态,拒绝他人帮助。

(二)应激反应中的生理变化。应激的生理变化模式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AS),是由多种有害应激因素产生的一种综合症,分为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基层消防员在警觉阶段机体为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整体防御能力,会引起发热、头痛、无食欲和疲劳等多种生理症状,正常情况下应激源消失后,上述心理现象随即恢复正常,如果职业应激源继续存在,机体会激活相应排斥反应机制以抵抗有害刺激源而进入阻抗阶段,此时警觉反应的生理现象消失,消防员抵抗力下降,产生“适应性疾病”,常见症状多为由应激引起的胃溃疡和高血压。如果阻抗期压力继续存在或有害刺激过强,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警觉反映的生理现象会再度出现。基层一线消防官兵在应激状态下,不同程度会出现心痛,头晕,胸闷,恶心,肚子痛,头痛,手出汗,出冷汗,脸红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救援现场时有发生。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当救援持续时间长、救援环境恶劣,救援现场惨烈或者救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消防员容易心生厌倦,躯体产生不适。当训练负荷过重时、频繁出警等,生理规律被破坏,造成饮食无规律和睡眠障碍等情况,进而导致身体方面的疾病。

(三)应激反应中的行为变化。消防员职业心理应激因素如不能及时排解,就会转化为反向动力,不但导致消防员躯体疾患,还容易发生逃避、退化、依赖、敌对、攻击、无助、自怜或物质滥用等行为。一部分消防员由于心中苦闷无处宣泄,采取酗酒、赌博甚至自杀的方式来消除由于应激带来的烦恼。消防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有稳定、正常、规律的家庭生活,他们必须时刻待命,24小时执勤战备,加之高强度的工作和高负荷的应激心理压力,有不少人夫妻关系紧张,家庭成员成为发泄对象或过于保护家庭成员,在家庭情感方面更加无助、孤独。

三、应激心理对灭火及应急救援行动的影响

消防员的应激心理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就是消防员面对职业环境和压力,自身充分调动机体能力来全力应对的心理反应,这是一种正向的心理。另一种是消极的,即应激心理创伤,就是消防员面对危机危险和灾害现场出现的本能恐慌或紧张,导致思维、行动受影响和灾后的心理创伤。

(一)积极心理应激行为对灭火救援的影响。消防员在高危火灾环境中产生的积极心理应激行为主要是指:消防员在面对突发危险状况时,能利用身边现有资源,沉着冷静地分析危险状况的产生,同时应用所学的知识采取应对措施将危险系数控制到最小,越是危急越能激发其斗志,从而将自身的潜能较好的发挥出来。而这种积极的应激心理行为不仅仅是对消防员本身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将团队中的其他队友带动起来,一起化解危险状况。这种积极心理应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积极的应激心理行为会促使消防员在进入到火灾现场之后对其现场情况进行冷静的分析,准确的找出着火源、着火点以及判断出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并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2、提高灭火救援任务的战斗力。积极的心理应激行为则会很大程度的将这些战斗力予以放大。在高危险的火灾现场中拥有积极心理应激行为的消防员,往往会对其他人产生同样产生积极影响,往往在危急的状况下积极的引导者会更加容易凝聚人心,也会最大化的激发参战消防员的战斗力。3、增加灭火救援的经验。积极心理应激行为可以提高消防员在不同的危险突发状况面前冷静的思考解决方法,一种办法无法解决的状况下用另一种办法进行解决,在激发消防员潜能的基础上尝试不同解决办法去积极的应对,而潜能下的解决办法往往是在书本理论中难以寻找到的,这也是积极心理应激行为下激发出的宝贵解决办法。无论是对于参加工作不久又或者是参加工作时间长的消防员来讲都是一种宝贵的实战经验。将这种实战经验应用在后续的灭火救援中也会大大的提高救援工作的成功率以及救援工作的质量。

(二)消极心理应激行为对灭火救援的影响。在火场中,面对情况较为危急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消防员都可以激发出积极心理应激行为,心理承受力低或者是情绪不佳等的消防员就会产生出消极心理应激行为。消防员面对真实的火灾更加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应激行为,而这种消极的心理应激行为对于灭火救援则会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不仅会影响到灭火工作的顺利完成,严重的还会危及到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1、焦虑恐惧导致畏难畏战。应激心理障碍会使消防员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一旦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惊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灭火救援大多情况危急,消防员常常面临生死考验从而造成恐惧心理,火场和灾害事故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一旦造成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消防员的恐惧心理会进一步加重,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畏惧不前,导致现场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2、身心疲惫导致效率低下。抢险救援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当救援持续时间长、救援环境恶劣,救援现场惨烈,或者当救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消防员容易心生厌倦,躯体产生不适。由于不断地出现应激,消防员不得不疲于应付。随着时间的推移,厌烦感和疲劳感日益增加,最终使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这时除了身体感到疲惫以外,自信心下降,压力增大,在救援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如果有被困者死亡或者战友牺牲,常常会诱发消防员自责、痛苦的情绪。3、反应迟钝导致事故增多。长期应激使消防员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事故救援现场和火灾现场动作反应缓慢,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反应;思维活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逻辑推理能力下降,决策出现错误,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错误。这就容易导致在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过程中,行动力受限而产生其他的失误,从而造成事故频繁。4.频繁重复导致强迫症状。消防员是世界上应激性最高的职业之一,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机动性大、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员需经过特殊的体能、技能及心理素质训练,适应各种复杂、多变和危险的救援环境。因此,消防员每天需要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尤其是新队员需要熟悉消防器材装备的使用以及重复的训练动作。如此反复,如果对动作要求尽善尽美,达不到要求就要反复做,很容易产生强迫性症状。而且频繁的接警、出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固化模式,容易诱发消防员强迫性症状的出现。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消防员   创伤   对策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