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社会热点舆情回应四策

【摘要】自进入全媒体时代以来,国内舆情事件的传播力度、发生频率、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做好热点舆情回应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舆情热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第一时间作为,在解释信息、澄清舆论的过程中,做好观念与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舆情  回应  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全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软件推动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同时政府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舆情事件的扩散范围、发生频率、影响力度都在提升。此时,作为群众的利益诉求与情绪反映,热点舆情不仅是群众关注的重点,也反映了某个时期群众的思想动态,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捕捉热点舆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对热点舆情进行有效回应,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基础回应策略

确定回应主体责任。当出现社会热点舆情时,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之间会相互推诿,缺乏作为,以至于舆情越来越大。2016年,中央有关部门都要求推进舆情回应、政务公开等工作,要求确定权责,以“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准则进行热点舆情回应。通过明确回应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谁来说”的问题,保证舆情信息真实客观面向受众,避免舆情隐患扩大。

优化主体回应途径。进入全媒体时代后,回应社会热点舆情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从传统媒体的舆情发布渠道来看,电视、广播、报刊等舆情传播方式借助成熟的审核流程、严谨的采编制度、专业的团队,确保所发布信息的专业化与权威性。尤其是在热点舆情与重大事件发生时,群众依然会选择传统媒体。从发布渠道来看,官方也在不断顺应现代媒体发展潮流,政务新媒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舆情回应的新兵。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政务传播及时、速度反应较快,能对舆情及时发声。徐玉玉案、山东疫苗案等事件表明,现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传播的重要阵地。在回应热点舆情时,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结合舆论与媒体格局的变化,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价值,以此提高舆情信源与渠道的吻合度,增强宣传效果。

提高主体回应能力。对于纷繁的舆情,主体回应能力成为影响舆情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有效的舆情判断是回应的基础。针对热点舆情,相关部门必须整合“互联网+”一切渠道,积极收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诉求等,确定科学的回应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面对舆情回应工作,除了要落实机制建设,做好回应、处置方案,还必须进行演练,清楚工作需求,充分利用日常培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与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还应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的交流水平,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提高干部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能力,及时化解矛盾,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巧妙普法策略

热点事件通常能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如果政法部门能抓住时机,做好普法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当舆情处于上升阶段时,有很多不稳定因子,一些事件通过渲染会给群众带来恐慌心理。此时,政务部门必须结合实情,采取有效的法律对策,安抚人心。

张弛有度,弘扬法治精神。政法机关处置舆情时必须做好普法工作,对于有争议的案件,回应必须严谨。政法机关发声必须符合机构身份,应利用法律知识,用严谨的态度进行普法。2017年底,江歌案件刷爆网络,《检察日报》与正义网结合法律规定,对中日对案件的管辖、刘鑫是否故意杀人进行解答,在不引起争议的情况下,将普法教育和舆论引导有机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专业性。此外,在进行特殊案件普法时,政法机关应充分考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涉案人员的隐私予以保护,同时也让公众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所了解。

优化议程,提高普法效果。网络阅读具有碎片化等特点,政法机关通过新媒体普法时,可以借助标签、话题等方式,提高信息的聚合效应。为提高普法效果,我们可以将趣味、直观、多样的宣传形式和法律知识结合在一起。如2017年网剧《民警李建国》推出,向群众宣传防猥亵儿童、居家安全等知识,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一度成为网红视频。从中可以看出创新宣传形式对舆情引导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议程设置策略

统筹运用各类资源。在全媒体时期,信息来源的渠道很多,将议题提前设置好有助于回应热点。而一旦政府失语,公众将被网络牵着走。一些网络舆情处置失当,其原因是没有针对性的处理议题,媒体资源没有得到统筹。因此,要充分利用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各方面力量,进行舆论引导,同时抓住机会对正面典型进行宣传,以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做好舆论引导。若政府不能主导舆论,将被舆论所主导。尤其是信息共享的当下,掌握舆论主导权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环保事件导致当地很多大型项目停止工作,甚至出现大量损失。它表明对于信息社会,如果政府不能掌握议程的话语权、设置权、控制权,政府的稳定性与合法性就会受到影响。媒体作为政府与大众联系的桥梁,直接面向群众,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并且影响广泛。政府必须利用媒体做好舆论引导。

回应公众关心。第一时间对群众关心的事情进行回应,这样不仅可以消除群众对政府的质疑,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这是舆论话语权的价值所在。但现实是一些政府部门对热点的关注不多,没有深入打击虚假信息,未能及时回应热点舆情。有的政府部门在回应时,未能抓住核心与重点,回应流于形式。因此,面对热点舆情,政府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敏感度,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情况下,认真回应并引导社会舆情。

理性互动策略

主动回应。在群众接入议题,同时生成响应议程的基础上,当地党委与政府必须主动回应舆论。在这期间,回应有着很强的传播价值,抢占舆论主动权、抓住回应时机是最佳策略。如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前,部分网络新媒体产生了一些有关G20峰会安保临时管理的说法,并且一度干扰了峰会筹备。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打击谣言,对于安检、快递服务、交通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有效引导了舆论。

精准互动。其目的是相关部门在热点话题的背景下,形成有效的舆论导向,通过梳理信息逻辑关系,增强事件与回应内容的关联性,最终形成有效的信息链,展现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同时,热点回应还应具备舆论引导的功能。2017年,四川泸州太伏中学发生坠楼事件,影响较大。对此,四川警方通过现场排查、社会关系走访、检查报告等,找到了坠楼原因。针对网络谣言,四川警方给予了明确回应,形成了信息链,展现了专业的素养、负责的精神。

话语生动。回应热点舆情的目的是引导舆论,让党委、政府、公众形成良性互动,扩大热点问题的价值认同,利用共识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回应热点不止是发布信息,还要重视传播效果,发挥情绪疏导的作用。社会热点通常都和群众利益挂钩,回应舆论并非只是单向宣传,官方要用平等对话的形式,提高回应的真实感与亲和度,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作者为南京工程学院团委讲师)

【注:本文系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校园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QKJA20151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林林:《在舆情回应中如何巧妙普法》,《人民周刊》,2017年第22期。

责编/姜成    美编/史航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舆情   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