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经验、理论贡献和发展前景(3)

四、改革开放的发展前景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25]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这一光明前景,主要体现为以下十大发展趋势:

(一)中国将进一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6],改革开放得到进一步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27]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益现代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逐步实现,国家日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9]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践行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30]“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肩负起这个使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32]

(五)基本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有经济治理更加现代化、民营经济更加有活力、外资经济更加有动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33]营商环境将不断改善,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融合发展。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不断增强,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得以建立,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大大提高。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得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正确发挥,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七)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得到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实践、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文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得到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构建和完善,文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得到深化,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得以形成,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得到创新发展,平安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得以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得以形成。

(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国家现代化。“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34]工业化、信息化是现代化过程先后继起的轴心,城镇化、国际化是现代化的空间表现,商品化、市场化是现代化在体制机制上的要求,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在农业领域的体现。中国当前“四化同步”发展方兴未艾,未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所释放的动力和活力,会集中体现为现代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信息化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如虎添翼,焕发新的生机;农业现代化有了引领和支撑,对整个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更加增强;城镇化与产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相互协调,持续城镇化将进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并继续成为增长的重要因素。

(九)从中国改革开放整个系统自身的演化趋势来看,将出现“三个更加趋于”、“六个进一步”。“三个更加趋于”是:国家将更加趋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将更加趋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将更加趋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六个进一步”:一是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公平竞争,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三是政府效率和效能将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公平正义将进一步实现,五是社会和谐稳定将进一步促进,六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十)从中国改革开放外部环境因素的发展趋势看,起码出现“六个进一步”。一是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大潮,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变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是将进一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三是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开放推进力度。“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第一,激发进口潜力。第二,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第三,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第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第五,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35]四是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五是中国将进一步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六是将进一步推动人的对外开放,“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36]

参考文献:(略)

[责编:李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标签: 专论   光明网   发展前景   中国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