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嘉宾研讨之二: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研讨嘉宾

许耀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桂振华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执行主席

金德拉·山地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核心专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顾问

万斯·马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荒野专家组主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顾问

爱德华多·摩纳哥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国政系主任

樊美筠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

许耀桐:“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专题内容宏大、气势强劲。或许我们会质疑,普洱市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挨得上吗?如果真这样想,那是低估、小看了普洱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价值。现在,有这样一个契机来探讨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来看待普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下面我结合普洱市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相互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意义,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紧扣市委作出的建设“绿色普洱”、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策部署,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力度,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普洱市自2013年8月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后,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建立起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可控的水资源配置、健康完整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特色鲜明的水文化水景观、先进规范的水资源监控“五大体系”,形成了“三江十城”生态建设布局,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我认为,普洱市建成生态文明城市,不仅在中国举起了一面旗帜,在世界上也竖起了一个标杆。

当今世界,不但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如何涵养保护的问题,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存在着生态恶化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急迫的问题,地球的发展将是难以为继的。《万物简史》的作者比尔·布莱森曾这样说过:如果把地球的45亿年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的话,那么,生命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凌晨4点钟,在此后的16个小时里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直到晚上差不多8点30分的时候,出现了一批海生植物,晚上9点4分的时候,三叶虫登场了,而晚上11点刚过,恐龙迈着缓慢的脚步走上了舞台,恐龙支配世界也不过15分钟左右,在午夜前20分钟它们消失了。此时,哺乳动物的时代开始了,人类是在午夜前1分17秒才出现,而人类至今全部能记录到的历史也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可是,就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地球已经被人类“糟蹋”得差不多了。因此,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不是一国的事情,而是全球各国的事情,这才需要我们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因为我们的地球碰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那么,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它不单单是通过资源环境保护就可以做好的,而是要通过积极发展经济才能实现。我认为,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不能简单地说就是进行生态保护,首先还是要发展经济的,否则不会有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当然,经济发展应该是积极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从这样一个基本的认知出发,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且把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紧紧结合起来,为我们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和举措。

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进程中,我认为,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绿色发展实践和成效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是我们“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具体说,它给了我们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一带一路”不光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更重要的也是一个绿色发展问题。“一带一路”从北到南,从陆地到海洋,共有五条线路,直接涉及到的国家有65个,辐射多达一百多个国家。对于“一带一路”,西方个别国家蓄意将它比作二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这是错误的。因为“马歇尔计划”就是一个经济援助和经济发展计划,而且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遏制苏联发展。而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绝不是资本输出或单纯寻求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寻求绿色发展。“一带一路”其实就是绿色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是要走“先污染后治理、先效益后质量”的传统老路,而是要走绿色发展的新路。现在,普洱市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绿色崛起、追赶跨越”,摆脱贫困,精准脱贫提供了良好经验。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绿色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具有最大的公约数。当今世界,矛盾重重,歧见不断,冲突频发。在很多问题上,各国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惟有在制止环境恶化、建设生态文明、渴望打造一个美好家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上,大家有着广泛共识。正因为这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确在国际上得到了积极支持和响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全球治理的价值指向,是一个极具凝聚力的思维理念。这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理念告诉我们,绿色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要促进绿色发展和人的发展,就一定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与全球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着的。从这样的观点看,虽然普洱市立足于中国边陲地区,实际上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因为就是在普洱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已经达至这样一个认识境界,饱含着宽广的世界情怀。普洱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完全一致的,其一致性就在于共同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和谐,就构成中华文化的精髓。普洱茶是普洱市的标志,普洱茶首先也是一种文化,普洱茶文化历史悠久,它虽然具有自身特点,但其基本精神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现在,普洱茶文化被概括为四个字,即“俭、静、和、敬”。“俭”即俭朴简约,返璞归真,清茶一杯,拒绝奢华;“静”即清静自然,宁静致远;“和”,即与人和睦相处,人际交往中和气生财;“敬”,即相敬如宾,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其实,在“俭、静、和、敬”这四个字中,集中体现的就是“和”,无论是“俭”还是“静”“敬”,最后达到的就是“和”的境界,喝茶的人心情往往是平和的。所以说,和谐是普洱茶文化的精华,也完全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根本的也是为了体现和谐的文化精神。

今天,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如果要走得更远,要达到最终目的,就一定要把我们普洱茶的文化当然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带出去,“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当中实现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以上所谈三点认识,就是我通过对普洱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了解并把它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起来的一些个人感知和认识。谢谢大家!

绿色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桂振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常态”。绿色发展是全新发展理念,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信仰。绿色发展理念已被列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也被列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足见绿色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为推进绿色发展,我们对全国的一些主要代表城市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2006至2014年我国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代表城市绿色发展典型指标动态变化,可以发现:总体而言,2006至2014年间四个直辖市的绿色发展得分逐步升高,其中以北京、上海、重庆增长最快。2006-2014年间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10个代表性地级市的绿色发展呈现较为相似的发展规律:一是三类城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其单位GDP能耗和水耗是逐年减少的,说明城市绿色发展典型指标呈现向好的变化趋势。二是三类城市的绿色发展综合得分总体是逐年增加的,表明城市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宜居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三是三类城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未有明显增加,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表明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上还未得到明显提升。

普洱市近年来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契机,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全面推行绿色新政,努力探索绿色发展的普洱方案,为引领全国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示范。普洱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作为世界著名的普洱茶的故乡,绿色发展成为新亮点。据我所知,普洱2015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2016年的是365天,基本天天都是空气质量良好,2017年他们是355天,而深圳2017年是343天。因此,普洱作为地级市样板城市,也作为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特别通过GDP、GEP双核算这个体系,普洱绿色发展在中国应该是一个典范城市。希望普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早日成为世界绿色发展城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加强国际合作

金德拉·山地: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棕色的,即粗放型的、污染严重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破坏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由于人类的贪婪,我们过去的发展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追求单一的经济指标,如经济增长和下降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仅仅40年前,我们才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绿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成为大势所趋。

可喜的是,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主席也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他与印度总理莫迪一道,共同倡导全球关注绿色发展,并特别注重这一理念在青年当中的反响。两位领导人都非常有真知灼见,都致力于推动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过去棕色或黑色的发展模式变为现在的绿色发展模式。如今,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全球应该达成一致共识。云南普洱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好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普洱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是非常好的例子,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就,我要恭喜普洱人民。但当前,全世界范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定阻力,比如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世界都在讨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在2050年之前完成,但是我们还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作出了很多可喜的努力,展现出了领导人的担当与智慧。

最后,基于我跟中国的接触,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希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国际平台,普洱的这些经验要翻译成各种不同的语言,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这些国际组织,都可以推广普洱的一些经验,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树立绿色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有绿色发展理念、思维方式的引领。公众的绿色和环保意识需要提高,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宣传,去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用绿色发展理念去武装和改造大家的头脑,拥有绿色头脑,就会树立起绿色发展意识和理念。我们要有绿色之心,要慢慢地通过对话讨论激活我们的绿色之心,树立起绿色发展的思维。

加强荒野生态保护,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万斯·马丁:非常感谢论坛组织者邀请我参加本次会议,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我看来,对大自然的保护是我们应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尊重。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模式确实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但是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忽略了,而且是失去了。我们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或者说对荒野的尊重。

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我的观点就是要通过保护荒野来保护野生环境。事实上,对大自然的尊重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当下,我们确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并不仅仅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护野生环境不仅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是很有现实必要的,这表明我们对待自然生态的价值观,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环境保护机构致力于去实现的价值观。保护自然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建立起一些警戒线的标准(就是所谓生态红线区),处于这些红线的区域是有着严格的生态保护限制的,这就显示了我们对于自然的尊重。中国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行动,这不是美国的行动,不是英国的行动,这是中国特色的。

中国还有很多荒野,当你到中国的荒野进行体验,那将是非常神奇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得到了改变,变得不同了,因为他们有时间去了解他们到底从哪里来,他们的家乡是在哪里。 

最后,我想回应一下许嘉璐先生的话,许先生对自然怀有真挚的感情,这表现在我们对地球的承诺上,这不是陈词滥调,地球母亲诞生了我们,我们对她有责任、有承诺,我们需要保护荒野,通过保护荒野而构建美好未来,因为这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中国范本

爱德华多·摩纳哥: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过去粗放型、高污染、只注重数量增长的短视型增长方式的重新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维度的发展方式,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发展因素。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不仅仅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先进的发展理念,并且也在实践这一理念。在全球日益重视生态文明、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这一先进理念的价值显得更加有前瞻性。

在今天论坛会议的视频中,普洱已经展示了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这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联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视频可能会有更深远的影响。普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环境管理会有助于经济增长这个道理。目前,中国国内已经拥有了一些专业技术的积累,而且能够整合这些专业技术,并且可以将这些专业技术进行出口。特别是在2016至2019年之间,中国已经参与到包括 “中国和荷兰竹业发展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有趣的计划。中国正在进行融资,并且已经提供了一些专业技术。在这个项目中,中国的合作方,诸如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释放他们增长的潜力,这个事例说明了中国在促进绿色增长中已积蓄了一些有益经验。

在我看来,中国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越来越多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把它纳入到政策制定之中。我觉得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有些方面非常成功,中国绿色发展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设计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和视角,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部署,这很有智慧和远见。在每个政策领域中,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通过尽职调查,来调查每一个政策,每一个提议,如果是国家委员会,会调查每一个政策是否符合政府指数的要求。同时,绿色文化、生态文化也非常重要。它能够提供一个价值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契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且把这种传统变得可持续,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需要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今天的论坛会议中,有的研究者讨论到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衡量发展状况,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值得我们借鉴。

破解生态危机呼唤生态文明

樊美筠:进入21世纪后,生态灾难模式已经开启,且呈不可逆转之势。美国学者比尔·麦吉本指出,人类及其他物种赖以栖居的地球已经从Earth变为Eaarth。在麦吉本的《Eaarth》一书中,他指出,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蓝色的对生物友好的宜居之星球(Earth),而是一个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完全不宜居的地方——“Eaarth”。

美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著名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博士认为,生态危机比核危机更为可怕,他说:“几十年以来,我们都认为我们的文明会被核战争毁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生态危机甚至更为严重。为什么?因为核冬天是人们做某事的结果——如果他们想发动核战争。但生态危机无需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就能终结文明:我们可以仅仅通过继续‘一切照旧’就能终结文明’。” 因此,美国生态学者柯布博士将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时代呼唤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则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范式的支撑。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有机哲学将为我们反思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建构全新的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也是为什么柯布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希望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这一观点的原因之一。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要经过适当的阐释和创造性的转化,“它们就能对当前世界产生巨大作用。它们并非进步之敌,而是一些不可或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柯布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被压抑了近一个世纪, 但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足见生态文明已被提升到中国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已是大势所趋。

责编/孙垚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嘉宾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