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乡村振兴的五个支点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宜居乡村,发展绿色农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科学制定规划,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需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经济建设是根本

乡村经济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乡村经济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高效、高质的农业供给体系,丰富产品种类。在农业生产方面,建设高质量农田,保障耕地总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现代技术装备,提高技术、机械、管理等要素在农业中的投入。同时,加强现代科技服务农业体系建设,逐步引导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链的构建。首先,结合地域特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鼓励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丰富农产品加工产品供给,并实施品牌战略,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最后,注重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强生产要素引导与倾斜,并以城乡融合、乡村旅游、绿色消费等为重点,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第三,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我国部分农村的小规模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不利于乡村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实现,因此需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探索乡村土地流转与现代生产制度的创新结合,引导和鼓励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的发展,继续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新模式。

乡村政治建设是保证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全面统筹分析社会发展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战略。乡村政治建设需要发挥党的带头作用,建立乡村工作中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建设。

发挥党在乡村的领导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强化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探索乡村自治制度,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以完善乡村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与公开制度为重点,并广泛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从而发挥农民在自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乡村工作中选人任人机制。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人才引进,以大学生村官为重点引进人才,同时应健全和完善乡村第一书记选人、任人机制,发挥出大学生等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并发挥出公益教育、互联网教育等的基础作用,不断推广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的新技能、新技术。

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我国一些农村存在法治建设落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一方面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守法用法,鼓励农民在创新发展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乡村文化建设是灵魂

乡村是中华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地方,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从乡村流传至今。新时代建设乡村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借助新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在新时代精神语境中重塑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树立乡村模范典型,从而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文化风气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最后,加强对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增强认同感,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心。

建立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村规民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符合法律制度的村规民约,以引导乡村文化建设向着弘扬正气、褒善扬义的方向发展。同时发挥法律制度与村规民约的惩戒教育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

加大乡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我国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乡村文化设施投入有限,整体存量较少,增量缓慢;二是我国乡村文化设施缺少专人管理,或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其使用不充分,结构分化不合理。这就要求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文化设施布局,鼓励企业和公益单位投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另外,政府需安排专人管理已有的文化设施,同时做好增量供给的工作,不仅要在结构上形成多元供给,同时还应注意优化地域增量供给。

乡村社会建设是条件

乡村社会建设需要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乡村民生,具体而言就是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坚持乡村设施为乡村。具体而言,需要政策向乡村倾斜,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社会资本、财政资金流向乡村,逐步形成以PPP、财政补贴等创新模式为手段,以水路电气通讯等设施为重点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完善以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的的综合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第二,加大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新时代乡村建设对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不断加大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二是要加大对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三是要探索乡村养老新模式。乡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仍然很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强乡村养老新模式的探索极具现实意义。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对我国建立生态宜居乡村、发展绿色农业战略提出的要求,是我国统筹乡村振兴的基础。统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是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统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环境需要加强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整治污染源,做好居住环境建设与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规划发展工作。在具体的乡居建设上,以特色小镇、旧村改造为重点,建设既符合现代发展要求,又突出田园风光的新乡居。在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环境过程中,既要保留乡村原始风貌,也要使新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现代村民的生活需要。

二是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体系。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发展绿色农业既是我国乡村振兴重要支点,又是我国人民对多元化物质生活的追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体系要树立绿色农业发展观念,不断巩固和提高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从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减少化学药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更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供给。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苏北发展研究院重点课题“苏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413I1715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年第6期。

②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③傅国华、李春等:《分层精准施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东方》,2017年第5期。

责编/潘丽莉  胡秀文(见习)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支点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