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建设美丽乡村要打好“人才牌”

核心提示: 建设美丽乡村,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激活“三农”人才的“一池春水”,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激活“三农”人才的“一池春水”,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关键词】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  人才支撑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人才是内生动力,是关键。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途径和机制,切实念好“引、育、用、留”人才四字经,拓宽“三农”人才渠道,发挥“三农”人才优势,激发“三农”人才活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任人唯贤,用有力的举措“引”才

打好“人才牌”,首先手上必须要有牌。建设美丽乡村,要用有力举措吸引各路人才到农村开创一番新天地。

一是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下乡。农村不缺资源,缺少的是有知识、有眼界、有能力、能吃苦、会干事的人才。这其中,农业科技人才就是助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一支重要队伍。首先要为农业科技人才创造环境,提供平台。国家在审批相关科研基金项目时,应落地农村,配套资金,规定时限,依靠项目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同时用成果和成绩吸引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加入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播下科技人才的种子。其次,要通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考察学习等有效途径,提升县乡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水平,让他们有信心能安心,扎根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吸引打工青年返乡。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是城里“打工一族”。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吸引这一部分青壮年回乡干事创业。一方面他们在城市开了眼界,有了想法,回家乡能够找准致富门路,带领乡亲致富;另一方面他们对家乡有感情、有惦念。因此,要为这部分人创造条件,给予支持,加强培训,帮助他们回乡创业,成长成才。他们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中坚力量。

三是吸引优秀大学生来乡。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出台吸引高校大学生来乡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造条件,创造环境,让他们能把在乡村的工作当事业干,留得住、干得好。同时,社会和高校要注意加强政策宣传,加强思想引导,让大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带着激情和热情、真心实意地去基层、去乡村就业创业。

整合资源,用精准的路径“育”才

手上有了“人才牌”,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组合,合理安排,用最精准的路径,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是广泛利用资源,加强对农村骨干人才的培训。首先利用国家和地方相关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以及农民企业家等进行继续教育和分类分层次培训指导。其次是利用企业等社会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培养模式,强化农村骨干人才的实践能力。第三是充分利用乡村资源,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支持创办农业企业,促进农村骨干人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创造效益,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依托农业高校,加强对农业人才的精准培养。农业高校具备科研和人才优势,有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经验。首先,从长远考虑,国家应该在农业高校农科专业试点开展免费农科生培养计划,免除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根据学习成绩给予专项奖学金补助,同时,规定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农村工作服务的期限,做好农村高学历人才队伍建设。其次,农业高校需要根据农村实际需求,进行“私人定制”版的特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2+2”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和两年农村社会实践的方式,强化人才实践锻炼,让学生带着对农村、农民的感情,带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走出校门走进农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第三,加强校地合作,依托农业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成立农民大学、农民发展学院,对农民展开学历教育和集中教育,让农民感受大学的学习氛围,激发农民学知识、用知识、爱知识的热情,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殖技术,提高文化素质,产业素质,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第四,发挥高校专家资源优势,针对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的小农户,形成“一帮一,一对一”精准帮扶模式,通过“传帮带”,给予专业指导和培训,为乡村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

三是借助“互联网+”,提升农民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美丽乡村,要搭乘“互联网+”快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培养打造一批新时代乡村互联网人才。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在线培训学习教育,在乡村普及互联网知识,重点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懂得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开展网上营销的新农民。其次,依托“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等模式,借助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充分挖掘乡村资源和优势,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有效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民宿旅游等,拓宽农民视野,帮助其发现更多商机和发展机遇,让农民共享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红利,实现农民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转变扩展,助力产业兴旺。第三,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农村企业家成为农村创业带头人,以互联网思维投身农业生产。

知人善任,用先进的理念“用”才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力量。首先要加强基层干部的选派工作,选派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愿意奉献的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其次加强基层干部的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要让他们热爱农村、农民,要有家国情怀。第三,要积极出台配套政策,给予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空间和条件,激发他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热情。

二是发挥“乡村能人”致富“领头羊”作用。乡村能人,内涵较为宽泛,可以是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这部分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必须要用好,引导好。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壮大产业发展,增强其自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另一方面,制定精准帮扶发展规划,通过跟学、领学、实地学等方式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三是发挥新乡贤道德文化引领作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新乡贤,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优秀继承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需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用先进的知识、文化、观念,弘扬文明乡风,涵育乡村文化,传播正能量,感染教育乡亲,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以人为本,用贴心的方法“留”才

一是优化乡村发展环境,用感情留人。乡村基础设施要建好,农网改造要加快,工作和生活必备条件要满足;依托乡村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让人依恋的乡村环境;挖掘乡土文化,讲好乡村故事,用情感动人留人。

二是厚植人才发展土壤,用事业聚人。用政策引导和支持更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加强地方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合作,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运用好互联网时代共融共通的优势,利用新技术、新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培植丰厚的人才发展土壤。

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用机制凝人。国家要完善引导人才流动的顶层设计,出台农村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让更多人才回归农业、扎根农村,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待遇、职称职级评定、表彰奖励、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撑和政策倾斜。

(作者分别为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讲师;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编/姜成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乡村   人才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