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研究生科研失信的深层原因

科研诚信是每一名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恪守的道德和规范。近年来,高校师生学术失信甚至学术造假行为屡被曝光,伪造、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从论文段落剽窃到大面积抄袭,甚至包括致谢全篇复制都存在不少典型案例。作为学术生活和科研事业的初期,研究生阶段是科研工作者遵守科研诚信、养成良好科研道德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领域是科研失信的“重灾区”之一,长远看来,研究生科研失信问题,会日益腐蚀和动摇我国学术发展的根基。

高校研究生违背科研诚信并不是偶然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氛围,教师科研成就“唯论文数量论”“唯申请项目资金论”导致一些教师心浮气躁,难以踏实做学问。在这种氛围中,主要依靠指导教师获得科研方向和方法的研究生难免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多是在入学之初进行普及性的宣传,之后基本就进入了阶段性的“休眠期”,有的学校虽然会举行诸如签科研诚信承诺书、挂科研诚信宣传条幅等活动,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些研究生在毕业要求的压力下“铤而走险”,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部分研究生对科研诚信和科研规范的了解处于模糊状态,不清楚科研诚信的内涵与外延,例如,认同“一稿多投”,潜在替他人或找他人撰写论文等行为。特别是一些研究生面临奖学金评定等现实利益时,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学术研究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学术高度,最终取决于他的人格、品质和胸襟。学术研究作为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探索活动,具有崇高性和创造性。但是高校研究生的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恰恰亵渎了学术研究的崇高、扼杀了学术研究的创新,不仅限制了研究生自身学术成就的高度,而且阻碍了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进程。就个人发展来说,研究生科研失信会腐蚀自身价值观念,影响个人健康发展。科研失信从根本上讲是学术道德的缺失,会进一步腐蚀研究生的思想。就社会影响来说,研究生科研失信最终会破坏社会风气。人们通常将高校称为“象牙塔”,意为科研是一项诚实的工作,科研工作者具有高尚的人格,是“社会的良心”。研究生理应是良好社会风气和美好精神生活的引领者,然而,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诸多不诚信思想和行为,若逐渐渗透或延伸至社会生活领域,会不可避免地污染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生科研诚信关乎个人发展、科学进程和社会进步。

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科研诚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教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坚持新兴媒体引导,形成科研诚信的传播力。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阵地发出声音,发挥新媒体在深化科研诚信教育上的时代价值。开设科研诚信微信公众号,采用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增强新兴媒体在宣传科研诚信方面的吸引力,使科研诚信借助新兴媒体真正渗透到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在新兴媒体中的传播力。

加强评价制度建设,形成科研失信的遏制力;加强奖惩制度建设,形成科研失信的排斥力;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科研失信的防控力。开展科研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就是要努力扭转研究生错误的行为倾向,促使其诚实做学问、潜心研究真问题。建设科研诚信奖惩制度就是要让研究生清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加大对科研失信研究生的惩罚力度,决不姑息纵容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研诚信监督制度建设就是要对研究生的科研失信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责编/赵橙涔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深层   科研   研究生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