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读书 > 正文

科学时代的“哲学常识”

1530560583058_1

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当代社会,各色观念如星辰般繁多,但要说哪种思想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肯定,最佳候选者之一恐怕要数“科学”了。毕竟,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在科学“大爆炸”中诞生,也为科学(技术)所驱动的时代。

伴随着科学的冉冉升起,曾经的学术之王——哲学似乎慢慢退出大众视野,成为少数“精英”关注的话题。科学时代,哲学何为?我们又应当怎样看待哲学?陈嘉映的《哲学·科学·常识》(中信出版集团),正是对这一话题的直面与探讨,也是对长久以来学界关于“科学”与“哲学”不休争论的颇具个人色彩的综述。

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翻译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闻名的陈嘉映,著作繁多,《哲学·科学·常识》可算其中最亲近大众者之一。由“常识”二字也可获知,这并非纯然艰深的学术论著,而是简明、清晰、直指人心。作者自己也说,他“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思想的命运”。整本书最平易鲜活的语言,切入了这个宏大深邃的话题。全书主题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两者各自与“常识”的关系。

在他看来,哲学和科学在源头处本来就是一回事。自古希腊以降,古代哲学和近代科学都有一重共同的归旨:求真。为此,作者干脆用一个拉丁语式的复合词“哲学—科学”来指称传统意义上、前康德时代的哲学——这显然并不同于当今意义上的哲学。“哲学是坐落在理性的态度之中的”,陈嘉映认为,在“爱智慧”的层面,凡是经历了雅斯贝尔斯意义上的“轴心时代”的各民族都不乏哲学。但在他看来,唯有回到发源于古希腊、以理性来建构理论且以求真为志业的“哲学—科学”,才能更好地揭橥当今科学的起源,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解释世界的冲动,从神话、巫术的汗漫无际,到哲学、科学的严整细密,旅途漫漫。然而这其中的转捩点,则是希腊人把理性态度引入了理论建构,以怀疑、辩论、求证建立起了“哲学—科学”的传统,其形式充满“哲学”的反思,但又有提供整体解释和理论建构的“科学”冲动。它以“经验—事实”来编制解释,以“求真”态度作为准绳。不了解源头处的“哲学—科学”为何物,也就谈不上反思二者的关系,更难以谈及人们亟须的基本“常识”。

本书通过对科学史的梳理,引我们以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何为科学——从古希腊的天地两分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牛顿的绝对空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科学观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变,也带给我们如下启示:科学的演进不是“聚沙成塔”,而常常是疾风暴雨的“观念革命”,甚至是宇宙观的整体颠覆。换句话说,科学和哲学一样,是一套接一套的整体理论的演替,而不是搭积木式的经验事实的积累。

那么,我们当今习以为常的这套科学体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陈嘉映的答案是:数学。从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再到牛顿,数学化是近代科学先驱集体开辟出的“阳关大道”。直到今天,数学化依然保持在科学的核心位置,甚至一个学科发展是否足够“前沿”,就要看它数学化的程度如何。何以如此?作者看来,很多人可能并未了解数学化的深层含义:在近代科学体系中,数学不只是工具性的操作方式,而是探求世界的正当途径。确切地说,数学取代了曾支撑传统自然哲学的旧形而上学,成为新的“物理学之元”。

然而,正如科学史家柯瓦雷所言,感性的世界瓦解了,代之以“理性的统一性”。作为理性极致化身的数学(科学),也牺牲了它在感性领域的适用性。直到现在,科学对人文、社科介入都一直饱受质疑。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科学,既是为了洞穿科学的前世今生,也是为了看清哲学自身。作者以一种充满智慧的洞见,最终把我们引到“常识”的门前。

什么是常识?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自然理解”——一种浸透了感官体验、现象经验、感性和理性交织的关于世界的认识。常识总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正是因此,常识难免模糊不定,且缺乏自省。正是在常识难以企及的地方,哲学和科学找到了各自立足的根基。哲学起源于对常识的“反思”,当人反诸自身,以怀疑和内省,检视既往的知识与成见,哲学的历史便开启了。而科学则源于对“眼见为实”的不满,借助于逻辑和数学的力量,科学的触角能够触及常识触不可及的领域,甚至将整个世界都建构为理性的广厦。

以“常识”为基点,陈嘉映为我们点出了哲学和科学的坐标所在:数学长程推理的有效性,使我们能深度发掘理性维度下的机制,从而具有预测之能。而哲学自近代以降,则将概念考察和经验反思的任务留给自己。

对于“爱智慧”的人而言,本书是一座可供开掘的富矿,它展示了思想最鲜活的形状。就像作者陈嘉映在书中对哲学所做的定位那样:也许它并不提供新知识,但明白道理也是一种更重要的“知识”。当愈来愈多的当代人被“知识焦虑”所攫住,满足于碎片式的蚕食鲸吞,也许适时地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反而能更加接近“道之所在”。

用老子的话来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哲学,始终是一种求道之学。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科学时代   信息爆炸时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