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八分试验田”诉说扶贫创收故事

“我们这里的土比较板结,天气干燥,这里种菜跟内地不一样,一定要先把土给润透,然后再把菜苗放进挖好的坑里,再填上湿土……”6月25日,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玉斯屯巴格勒格村第一书记翟科军正在大田里给村民们传授种菜的经验。

阿克苏柯坪县盖孜力克镇玉斯屯巴格勒格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土地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翟科军带领队员们将“八分试验田”中获得的种植经验用到了村里的大田菜集中种植上,平整土地、施肥、种菜、浇水……每个流程他们都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良好的收成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说起这“八分试验田”,村里老少都知道,种植经验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凝聚了翟科军和队员们一年的心血。

越是困难就越要尝试

翟科军和工作队员们都来自企业,没有农业生产的经验,对柯坪县盐碱度高、硬化板结严重的土地环境种植更是一窍不通。但大家心里暗自憋着一股劲,为了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一定要解决村里蔬菜种植困难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翟科军驻村以来经常用这两句话教育工作队员。村委院子后面有一小片地,翟科军决心把它用起来,作为工作队种菜的试验田。“越是难搞,自己就越要把它搞出来”,翟科军坚定地说。在经过村委同意后,他带领其他七名工作队员将土地平整出来,丈量后有8分,于是“八分试验田”就这样诞生了。

说是“试验田”,其实最早是没人种的“废弃地”,条件比村里一般的地还要差,不仅渗水性差、含碱量高、土地板结厉害,而且地势低洼,“每逢降雨必被淹”。于是工作队就在翟科军的带领下,从修堤筑坝和改良土壤开始,坚持挑粪施肥、除草松土、掺沙和泥、挖渠浇水,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菜总算是种下了。可结果却不尽人意,菜苗出的稀稀拉拉不说,长势也不好,期间还补了几次,但出苗率仍不高。

一波三折终获大丰收

天生不服输的翟科军并不气馁,有时间就待在菜地里琢磨研究。他发现了在这个地方要种好蔬菜,土地改良是一方面,怎么播种则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柯坪县天气干燥,白天气温高,种子出苗非常困难。最终他决定,将土地重新规整,按照合理的间距,直接在田地上种苗。

眼看着菜苗长势越来越好,老天爷还是给“八分试验田”开起了玩笑。由于翟科军和工作队员们也是第一次种菜,对于菜苗生长期的田间管理一点经验也没有,虽然“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队员们的汗水”,但长势良好的菜苗最终还是出了岔子,用队员们自己戏称的说法就是“五个一批”——家禽野鸟吃掉一批、牛羊鸡兔踩死一批、风暴冰雹打死一批、酷暑烈日热死一批、大雨浸泡淹死一批。

在无数次失败之后,翟科军和队员们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八分试验田”迎来了大丰收。红艳艳的西红柿压弯了枝头,手臂一般长的黄瓜挂满了藤架,白菜生菜一茬又一茬,面盆大的南瓜需要专用托盘才能稳得住……翟科军和队员们把蔬菜送到农民家中,让村民们也分享这丰收的喜悦,并将种植蔬菜的经验传授给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引得地方领导都到“试验田”来参观,赞不绝口地说:“翟书记在驻村工作中是一把好手,没想到种菜也是一把好手,我回去得把农业局的同志请来看看,交流学习一下经验。”

“八分田”变成“聚宝棚”

“我的西红柿,长出来了,都来看一哈!”2月8日一大早,村民艾尔肯·吐尔逊兴奋的喊声回荡在村委院子。他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家里搭建了两座小拱棚,刚开始种植西红柿的时候他犯了愁:“我知道怎么吃西红柿,不会种啊”。后来听说工作队种植蔬菜有经验,他就天天往村委跑,从最初的土地管理、西红柿的种植到后来的掐尖、梳果,一点一点学起,如今他小拱棚里的西红柿是全村最早结果子的,而且长势特别好。艾尔肯·吐尔逊高兴地说:“翟书记的技术我学到手了,明年我要种上4-5亩的西红柿,一定要实现稳定脱贫!”

开春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村里统一种植的42亩大田卷心菜地,在翟科军及队员们的指导下,一颗颗菜苗就像是久旱逢甘露的野草,似乎都能听到卷心菜生长的声音,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菜地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田。就在5月23日,村里的卷心菜迎来了大丰收,村民阿同汗·色地笑得合不拢嘴,说到:“我的菜地刚刚一亩,摘了一半都不到,已经产了1600多公斤了,今天下午就卖了2520元!哦吼,高兴得很,高兴得很,明年我还种菜。”

按照目前卷心菜收购价格1.58元/公斤计算,村里预计创收26万元。村里搭建的143座小拱棚也成为了村民们为之高兴的“聚宝棚”,按照每个拱棚98株西红柿计算,单个拱棚预计创收800元以上。

[责任编辑:张莉]
标签: 试验田   扶贫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