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在哪——积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核心提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有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无疑成为时代之需,成为打响教育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序曲。

【摘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有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无疑成为时代之需,成为打响教育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序曲。

【关键词】教育扶贫  免费师范生  教育资源  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问题。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在这一问题中,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又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重要表现,是导致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扶贫攻坚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师资源缺失所诱发的教育发展落后是地区贫困的重要根源

教师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肩负着教育振兴的希望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责任。社会越发展,教师资源就越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资源配置方式逐步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在市场规则下,由于地域经济差异,教师资源会基于经济需求而呈现出一种逆差,即教师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这种流动的速度也会不断加快。就教育领域来说,在整体教育资源分布还不均衡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无限制流动会带来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一方面,导致优质教师资源在某一区域过度累积;另一方面,又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资源极度短缺,出现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现实问题。

贫困地区的经济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不发达所致,而教育不发达又与经济欠发达密切相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状况的基础性工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也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有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无疑成为时代之需,成为打响教育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序曲。

解决教师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政府必须参与其中,对教师资源配置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计划经济体制对教师资源按计划配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完全市场化又使得教师资源配置出现失衡,寻求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才是新时期教师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正是在市场调节基础上政府调控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逆市场而动的过程。在市场调节基础上适当运用政府政策进行导向性或强制性的资源配置,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实现。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乡村教师扶持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都可以归为此列。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定向培育,可以有效缓解教师资源流动的不确定性,确保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较大作用。

2007年,国家开始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十多年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教师资源配置的原有格局,重新定义了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在教师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滞和难题。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状况的调查显示,虽然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意愿在增强,但免费师范生实际从教的地区却并未真正达到政策所期望的结果。有些学生“投机”地报考免费师范生,目的在于以免费师范生的身份,获取相应的利益,导致免费师范生在真正选择就业地区及单位时,会出现较多的“不对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试点高校都有一种心态,即舍不得让处于人才层级高端的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服务于最基层的教育岗位。这种心态是惜才的表现,但也客观上造成了政策执行的较大阻力,加之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本身并不具备服务基层基础教育的强烈意愿,因而,政策实施效果并未完全达到政策设计初衷。

创新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模式,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如何确保免费师范生服务于基层义务教育学校,成为制约政策进一步推广的瓶颈,需要创新模式推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在此背景下,部分省(区、市)开始推行本省(区、市)范围内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成为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各地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了各种符合本地教师资源配置需求的新模式,对于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短缺,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政府调控对教师资源市场造成的干扰。由于现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为试点院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免费师范生进行定向培养,以免费师范生返回生源所在省从事教师职业为基本条件,这种“契约”形式虽然“有言在先”,但却剥夺了免费师范生自由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将全国最优秀的教师资源进行定向分配,限制了优质教师资源的自由流动,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一些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无法寻求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师资源,后继乏力的现实导致了新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这一客观结果并非是政策实施的初衷,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师范生免费政策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培养优秀教师资源。由部属师范大学统一培养免费师范生,再规约他们返回生源所在地从教,虽然培养质量有所保证,但客观上缺少针对性,不一定适合地方教育的实际需要。由对优质教师资源需求更强烈的地方负责培养本地师资,则更熟悉本地实际情况,更了解本地实际需求,使得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培养的师资也更有服务地方教育事业的意愿,可以有效缓解市场配置和国家意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进一步推广已经成为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然要求。部分省(区、市)也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了地方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免费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已经成为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现状的需要。地方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时间不长,还存在政策完善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从接受调查的学校情况来看,毕业生还相对较少,其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没充分显现。因此,对于政策的未来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国现在处于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发展的初始阶段,部分省份2016年才刚刚开始推行本地的免费师范生培养,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此予以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在维护免费师范生个人权利和保证地方教师资源有效配置实现的情况下,寻求二者的有效结合点,以促进政策更好地落实和推进,进而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作者单位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A88007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政府网,2010年7月29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扶贫   教育资源   配置   关键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