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探寻社会治理新方式

核心提示: 社会治理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更新领导观念、创新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通过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及治理水平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谋取人民群众福祉而奋斗。

【摘要】社会治理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更新领导观念、创新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通过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及治理水平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谋取人民群众福祉而奋斗。

【关键词】群众利益诉求  机制  领导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是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合理的解决。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群体结构分层化、利益格局多元化、文化价值多向化等矛盾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利益诉求体制与机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还有个别地方政府在新形势下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欠缺、经验不足、态度消极,导致社会矛盾被激化与升级,所以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需要建立有效回应机制,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创新社会治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社会治理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仅在于利益的突出与维护,更在于社会治理主体必然要依靠人民群众自身。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集权在物资匮乏的经济条件下,通过集体主义意识的灌输而掌控有限物资资源,并通过强权作用而维持物质分配的相对均衡,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抑制利益矛盾是无可替代的。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使社会出现层级分化,多层社会空间被腾出,多元社会利益主体开始出现并分别进入社会阶层,在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势下,政府社会管理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而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中国社会也没有培养出民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能力,因而社会各自利益的表达诉求才会空前活跃,并表现为显性化的冲突现象。因此,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就在于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并逐渐让位于民众自治,在法治的轨道上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就有了自己的表达渠道。

社会治理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是理顺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各阶层的关系。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利益阶层分化虽多,但并不同于阶级社会的截然对立与不可调和;目前社会利益阶层的区分主要表现为不同领域的分化,其中尤以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的分化为主要体现,非公有性的社会组织或个体规模正在加大,并逐渐缩小公有经济、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模式,因而利益主体趋于多元与复杂。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体制之下,这只是经济体制形式的变化,利益主体无论处于怎样不同的领域阶层,但其主力军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始终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但要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将过去政府的单向式、垂直式治理转变为多项、平行、互动性治理,要在法制的规范下让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培养民主的治理意识和能力,以形成自主型社会治理范式。只有这样,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社会治理要服务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在充分认识社会治理创新的前提下,政府所要做和必须做的就是:优化设计、转变职能、加强服务、提高效率,以制度设计促进管理,以强化监督提升管理,以创新方式完善管理,最终化解不同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具体是:一要加强制度设计。制度设计包括规划、政策、法律、法制等。尽管政府要将社会管理垄断权转移给社会,但越是这样,越需要将社会置于法治化的氛围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只有在法治化氛围里才能得到切实保障;二要加强监督管理。政府不再是直接管理者,但却是社会治理的监管者、服务者,只有在政府行政职权的监管下,政府才能尽到服务职能规定的职责,确保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三要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利益阶层的形成源自利益分配的差距,利益矛盾及利益诉求往往发生在不同利益阶层之间。政府社会治理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均衡社会资源配置,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才能推进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使群众利益得到维护。

以创新领导方式解决好群众利益诉求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指出了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策略,这为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治理体系现代的核心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则在于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理念的现代化和领导方式的创新。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更新领导观念、创新领导思维和领导方式,通过提高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及治理水平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为谋取人民群众福祉而服务。

首先,维护群众利益诉求需要运用法治思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就是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则需要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最基本要求。领导方式创新首先需要更新理念,更新理念则要从学会依法办事开始,对于很多领导干部来说,这是一个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需要花大力气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权力意识彻底剔除,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一个最明确的诠释。领导干部只有依法办事,才能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从政目标,才能具有坚定的宗旨意识并付诸实践,才能将群众利益诉求置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与职能规范之中。

其次,服务群众利益诉求需要坚持民主形式。开放的领导思想还需要民主的领导方式予以实践。实际上,认真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民主形式。群众路线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的问题不是一些领导知不知道群众路线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走、如何走好的问题。无疑,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重视群众利益诉求将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唯一途径;而除此以外,还必须运用各种有利于民主参与和监督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解决好民众利益诉求问题。因此必须有所突破的是:一是疏通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疏通是指能让政府和领导及时听到群众利益诉求,并及时作出回应;拓宽是指要让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更宽也更多,如网络渠道就可以好好利用。二是鼓励、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能力。领导方式创新最忌权力集中,民主的方式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既有政治参与的权利,也有发表政见的自由;民主的体现就在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自治性。三是加强民众对政府与领导工作的监督。民主监督是民主的内容之一,也是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监督下的行政工作只会更少失误、更多成功。因为它更符合民意、民情,也更能体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惟其如此,才会有利于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变为美好的现实。

(作者为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戴立兴:《政党与群众: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②李锡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领导思维领导方式创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诉求   群众   渠道   利益   方式